吡虫啉不同配比对绿豆安全性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贺小勇

作者: 贺小勇;田晓燕;孔庆全;赵存虎;陈文晋;王辉;燕磊鑫;郭俊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吡虫啉;配比;剂量;拌种;绿豆;安全性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34-37

摘要: 为明确吡虫啉不同配比和不同剂量对大小粒径绿豆种子进行拌种处理的安全性,通过室内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粒径‘白绿11号’和‘科绿1号’绿豆种子发芽率,比较不同温度下二者胚芽和胚根长度,且结合田间播种试验,得出结果:20℃以上(包含20℃)两个品种发芽率无明显差异,但吡虫啉剂量大的处理的胚芽和胚根长度都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20℃以下各品种吡虫啉剂量小的处理的发芽率较对照无差异,剂量大的处理均明显低于对照,胚芽和胚根长度都与对照差异显著;田间播种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试验结果,更明确吡虫啉不同配比大田拌种的安全性。试验表明按药种比1:100拌种,吡虫啉配比≤40%,播种土壤含水量≥20%时,对大粒径绿豆安全性较高,为种子拌种防治绿豆蚜虫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35.22

  • 相关文献

[1]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王亚欣,闫俊茹,代丽华,许桂明,高占林. 2011

[2]西花蓟马和花蓟马聚集信息素田间引诱试验及其在种间互作中的作用. 耿双双,李晓维,章金明,张治军,吕要斌. 2017

[3]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报. 刘爱芝,李素娟,韩松. 2005

[4]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2009

[5]吡虫啉拌种量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研究. 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王亚欣,代丽华,许桂明,马云华,潘文亮. 2011

[6]吡虫啉拌种对油菜生长及苗期害虫黄宽条跳甲的影响. 董晓亮,杨博慧,李海平,李青宇,刁青云. 2017

[7]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2012

[8]吡虫啉·戊唑醇拌种对燕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燕麦红叶病的防治效果. 何苏琴. 2010

[9]吡虫啉拌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 李俊,向运佳,李朝苏,张鸿,汤永禄,杨武云. 2016

[10]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 刘爱芝,杨艳春. 2009

[11]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对麦蚜田间防效及药剂残留动态分析. 都振宝,苗进,武予清,陈锡岭,李广领,巩中军,段云,蒋月丽. 2011

[12]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控效果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2012

[13]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拌种防治麦蚜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高占林. 2013

[14]拌种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的影响. 韩二宾,李祥瑞,蒋金炜,程登发. 2013

[15]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食物利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建国,张海英,刘永刚,吕和平,郭文超. 2010

[16]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 刘爱芝,陶岭梅,韩松,梁九进. 2009

[17]吡虫啉拌种对麦长管蚜控制机制的初步探讨. 范文超,程志,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高占林. 2013

[18]10%三氟苯嘧啶SC拌种水稻对稻飞虱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张国,于居龙,束兆林,方继朝,吴进才,姚克兵. 2019

[19]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于居龙,张国,缪康,赵来成,杨红福,方继朝,郭慧芳,庄义庆,姚克兵,束兆林. 2019

[20]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涂学为,安静杰,窦亚楠,高占林,党志红,潘文亮,赵国存,李耀发.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