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光谱的叶片尺度下玉米与杂草识别研究(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芬芳

作者: 林芬芳;张东彦;王秀;吴太夏;陈新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FISS;偏振特性;识别模型;玉米;杂草

期刊名称: 红外与激光工程

ISSN: 1007-2276

年卷期: 2016 年 12 期

页码: 361-37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自然界中不同种物质拥有不同的偏振特性,这些特征信号能用于检测不同的目标地物。为了探索偏振光谱技术用于精确识别作物和杂草的可行性,此研究利用配置偏振片的成像光谱仪FISS-P在室内采集玉米与5种杂草的偏振光谱影像。通过比较和分析0°、60°、120°和无偏4种状态下玉米与各种杂草的光谱响应规律、光谱特征和决策识别模型精度,结果显示4种偏振状态下玉米和杂草的光谱变化趋势较一致,无偏状态下玉米和杂草的光谱强度最大;不同偏振状态下玉米和杂草的敏感波段既存在共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4种偏振状态下玉米杂草识别模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达到90%以上,其中,0°偏振状态下玉米和杂草识别模型的整体精度最高,接近100%。综上,偏振光谱能够在叶片尺度较好地识别玉米和杂草,这为田间尺度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扎实的数据积累。

分类号: S513`S451`TP79

  • 相关文献

[1]基于高光谱图像的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等级鉴别. 杜莹莹,陈小河,梁琨,徐剑宏,沈明霞,卢伟. 2016

[2]基于深度学习与复合字典的马铃薯病害识别方法. 杨森,冯全,张建华,孙伟,王关平. 2020

[3]蚜虫胁迫下棉叶光谱特征及其遥感估测. 陈兵,王克如,李少昆,竞霞,陈江鲁,苏毅. 2010

[4]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小麦籽粒赤霉病识别. 梁琨,杜莹莹,卢伟,王策,徐剑宏,沈明霞. 2016

[5]基于电子鼻的六堡茶"陈香"香味识别模型建立. 温立香,冯春梅,张芬,李建强,黎新荣,袁冬寅,赵媛. 2021

[6]基于多特征融合和稀疏表示的农业害虫图像识别方法. 张永玲,姜梦洲,俞佩仕,姚青,杨保军,唐健. 2018

[7]八种鼠类头骨自动分科识别模型研究. 花慧贞,邹波,袁雄峰,王庭林,高灵旺,韩金巧,日高伸,王登,常文英,杨新根,侯玉. 2016

[8]小麦病虫害便捷识别模型和远程诊断系统. 何鹏,马罡,杨和平. 2011

[9]静态异速生长对布氏田鼠和棕色田鼠头骨识别模型的影响. 花慧贞,邹波,高灵旺,李强,王庭林,常文英,杨新根,侯玉,韩金巧. 2016

[10]基于CNN与LSTM的烟叶烘烤阶段识别方法. 闫九福,冉茂,朱荣光,王松峰,徐小洪,杨超,张学杰,孙福山,孟令峰. 2024

[11]基于深度学习的羊肚菌菌丝生长程度识别模型算法研究. 朱丹,张静,李季,海云瑞,周慧. 2025

[12]一种能处理杂草的免耕玉米播种机. 韩喜国,任英,赵洪祥,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7

[13]40%烟嘧磺隆·2,4滴异辛酯油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及安全性研究. 刘煜财,孟庆颖,蔡欣茹,王洪波,王广祥. 2011

[14]贵州省玉米地杂草发生情况调查. 叶照春,杨雨环,朱峰,何永福,陆德清. 2014

[15]玉米地化学除草试验研究. 何永福,陆德清,叶照春,聂莉. 2007

[16]50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对玉米田阔叶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安全性. 唐小飞,薛林,陈国清,郝德荣,冒宇翔. 2016

[17]AF-149 SC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 张青,顾俊荣,邓金花,过永君. 2008

[18]嗪草酮与烟嘧磺隆联合毒力的研究. 蔡鑫茹,盖旭东,刘志铭,焦仁海. 2012

[19]34%砜嘧·噻吩磺隆WG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安全性. 孙卫永,陈国清,冒宇翔. 2015

[20]3种莠去津复配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叶照春,何永福,李鸿波,杨雨环,朱峰,张昌容,陆德清.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