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池塘混养罗非鱼对底质有机负荷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虞为

作者: 虞为;李卓佳;林黑着;陈利雄;朱李春;张燕娃;黄春阳;陈志红;黄忠;黄小林;杨育凯;李涛;朱长波

作者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对虾;罗非鱼;单养;混养;底质有机负荷

期刊名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ISSN: 2095-1833

年卷期: 2015 年 5 卷 03 期

页码: 8-12

摘要: 采用18个36 m2的围隔进行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实验,利用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对单养和混养围隔底质有机负荷进行研究。实验分为6组,每组3个围隔。各围隔放养体长为(0.45±0.01)cm的凡纳滨对虾3 000尾,放养体重为(201±25)g的罗非鱼分别为0(Ⅵ组)、4(Ⅰ组)、8(Ⅱ组)、12(Ⅲ组)、18(Ⅳ组)和24尾(Ⅴ组),放养对虾1个月后再放养罗非鱼。实验期间各围隔均不进行水交换,实验周期为70 d。结果表明,各围隔底质中N、P、S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对虾-罗非鱼混养围隔底质中N、P、S的积累量均小于对虾单养围隔。其中,Ⅲ组的N、P、S增长率最小。各组围隔相对污染指数排列如下:Ⅵ(10.78)>Ⅴ(8.30)>Ⅰ(7.68)>Ⅳ(7.40)>Ⅱ(6.09)>Ⅲ(4.12),其中Ⅲ组的相对污染指数显著小于Ⅵ组(P<0.05)。Ⅲ组为本实验的效果最佳组,即混养最佳配比为凡纳滨对虾8.3×105尾/hm2、罗非鱼3 320尾/hm2,罗非鱼均重为(201±25)g/尾。本研究可为对虾–罗非鱼混养中选定合适的养殖容量提供参考。

分类号: S968.22

  • 相关文献

[1]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的对比. 虞为,李卓佳,王丽花,张晓阳,曹煜成,文国樑,朱长波,马广智. 2013

[2]我国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袁媛,袁永明,代云云,龚赟翀. 2014

[3]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氮磷收支的研究. 李卓佳,虞为,朱长波,文国樑,马广智. 2012

[4]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氦磷收支的研究. 李卓佳,虞为,朱长波,文国樑,马广智. 2012

[5]岩原鲤不同养殖模式效益的比较. 黄颖颖,何斌,赵凤麒,张晓勤,严俊刚. 2017

[6]海水网箱单养及混养褐篮子鱼试验效果初探. 胡则辉,徐君卓,柴学军,石建高,吴祖杰. 2008

[7]不同养殖模式对点篮子鱼的生长和摄食的影响. 王妤,章龙珍,赵峰,刘鉴毅,宋超,黄晓荣,邹雄. 2014

[8]江蓠与对虾混养的神经-模糊优化模型初探. 黄洪辉,张汉华,吴进锋,梁超愉,李卓佳. 2006

[9]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郭永坚,朱长波,阴晓丽,李俊伟,颉晓勇,陈素文,罗昭林. 2015

[10]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模式下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价. 朱长波,郭永坚,颉晓勇,李俊伟,罗昭林,陈利雄,陈素文. 2014

[11]对虾混养技术研究进展. 李志斐,王广军,谢骏,郁二蒙,余德光. 2017

[12]对虾养殖池塘内混养鲻鱼和罗非鱼对水环境及对虾生长的影响. 李俊伟,朱长波,颉晓勇,郭永坚,陈素文,张文文. 2015

[13]水产品中噁喹酸残留量的检测技术研究. 王慧,李兆新,林洪,耿霞,刘晋湘,刘莹. 2005

[14]凡纳滨对虾池塘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研究. 虞为,李卓佳,朱长波,马广智. 2011

[15]水产品中嘑喹酸残留量的检测技术研究. 王慧,李兆新,林洪,耿霞,刘晋湘,刘莹. 2005

[16]海水池塘虾、蟹混养效果的初步研究. 邱丽华,陈健光,王江勇,吴进锋. 2002

[17]高寒地区盐化水单养鲤鱼种试验. 李维平,王丰,白志刚. 2000

[18]主半区盐化水单养鲤鱼种试验. 李维平,白志刚. 2000

[19]沿海滩涂淡水养殖模式及相关诉研究. 王凯,丁金海. 2000

[20]草鱼-鲢-鲤混养生态系统的EwE模型分析. 董双林,王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