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不同外源氮对水稻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麦逸辰

作者: 麦逸辰;卜容燕;韩上;雷之萌;李敏;王慧;程文龙;唐杉;武际;朱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尿素;腐解;水稻秸秆;尿素硝酸铵;石灰氮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1 年 022 期

页码: 210-21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究添加不同外源氮对水稻秸秆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为提高水稻秸秆养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室内恒湿网袋培养法,设置4个处理:不添加外源氮(CK);添加尿素(PU);添加尿素硝酸铵(UAN);添加石灰氮(CaCN2)。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腐解规律表现为0~5 d腐解速率最大,为0.39~0.47 g/d;5~30 d腐解速率较快,为0.12~0.16 g/d;30~150 d腐解缓慢并趋于平稳,腐解速率为0.045~0.050 g/d。与CK相比,添加外源氮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秸秆的累积腐解率(P<0.05)。虽然秸秆累积腐解率在不同外源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外源氮的添加对水稻秸秆不同时期的腐解特征有着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0~30 d PU、UAN和CaCN2处理水稻秸秆腐解速率分别为0.21、0.20和0.19 g/d,PU处理比UAN和CaCN2处理分别高5.00%和10.53%;在该时间段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腐解率占累积腐解率的比例分别为63.65%和47.02%,这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腐解主要集中在秸秆腐解前期,且PU处理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促腐效果最佳。30~150 d PU、UAN和CaCN2处理腐解速率分别为0.046、0.046和0.050 g/d,CaCN2比PU和UAN处理高8.70%;在该时间段木质素腐解率占累积腐解率的比例为82.45%,这表明木质素腐解主要集中在秸秆腐解后期,且CaCN2处理对木质素的促腐效果最佳。由此可见PU处理前期促腐效果最佳,CaCN2处理后期促腐效果最佳。综合不同外源氮对水稻秸秆的促腐效应,建议不同种类外源氮进行配施,以达到最佳促腐效果。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添加水稻秸秆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幼苗生长的影响. 余常兵,胡威,吕驰驰,柯奇画,李银水,庞静. 2016

[2]腐秆剂用量、含水量及初始碳氮比对水稻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初探. 朱雅琪,王珊,柳勇,陈应龙,KARIMAN Khalil,梁金明,温元明,周定志,陈展豪,张木,易秀. 2019

[3]添加水稻秸秆对油菜(BrassicanapusL.)幼苗生长的影响. 余常兵,胡威,吕驰驰,柯奇画,李银水,庞静. 2016

[4]添加水稻秸秆对油菜(Brassica napusL.)幼苗生长的影响. 余常兵,胡威,吕驰驰,柯奇画,李银水,庞静. 2016

[5]尿素硝酸铵肥料在冬小麦上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孙克刚,张琨,杨焕焕,杜君,张运红,和爱玲,郑春风. 2018

[6]夏玉米上施用尿素硝酸铵肥料增产效果及氮肥表观利用率研究. 孙克刚,杜君,杨占平,薛广原,和爱铃,杨焕焕,张运红. 2023

[7]不同浓度石灰氮解除温室葡萄‘奥迪亚无核’休眠试验. 孙洪强,庞占荣,蒋春光,岳广旭. 2009

[8]石灰氮的作用机理及功效. 岳广旭,庞占荣,孙洪强. 2008

[9]石灰氮催芽对葡萄芽内源物质含量的影响(英文). 白先进,李杨瑞. 2009

[10]石灰氮在草莓重茬生产中的应用. 张辉明,姜永平. 2011

[11]排盐浅层暗管在设施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樊继刚,樊平声,王蓉,刘涛. 2017

[12]石灰氮在巨峰葡萄二季生产中的催芽效应初报. 白先进,李杨瑞. 2005

[13]15%石灰氮催芽后巨峰葡萄芽内激素以及有机物质变化研究(英文). 白先进,杨柳,李杨瑞. 2008

[14]石灰氮颗粒剂防治番茄根结线虫. 张涛涛,刘霆,刘伟成,裘季燕,卢彩鸽,刘德文,杨剑芳,董丹. 2009

[15]石灰氮与氮肥不同配比对连作花生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冯昊,孙强,赵品绩,孙秀山,王才斌,于天一. 2018

[16]石灰氮对设施酸化土壤的调控作用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王秀娟,董环,韩瑛祚,娄春荣,刘爱群. 2023

[17]氰胺类肥料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马军伟,孙万春,胡庆发,俞巧钢,王强,符建荣. 2013

[18]生防菌肥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洪春来,陈信火,朱凤香,王卫平,陈晓旸,姚燕来,薛智勇. 2012

[19]4种药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 张志明,曾立红,王汉荣. 2016

[20]设施果树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王海波,王孝娣,史祥宾,王宝亮,郑晓翠,刘凤之.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