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结构性状和水分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宇龙

作者: 孙宇龙;张永利;苏有健;王烨军;方雅各;廖万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质炭;土壤物理结构;容重;土壤孔隙;团聚体;水分特征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2 年 023 期

页码: 25-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生物质炭因其多孔性、容重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电荷多及稳定性强等特点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水分转运产生影响,是土壤改良和修复的重要材料,其可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途径作用于土壤,但其对土壤的影响随土壤自身理化性状和生物质炭原料类型不同而异。从生物质炭的组成、制备、性质特征等方面入手,结合土壤物理结构和生物质炭类型,综合阐述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孔隙分布、容重大小和水分特征等方面的作用,梳理归纳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性状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主要通过结构扩容、孔隙调节、胶结絮凝、物理吸附、配位络合、共沉淀等方式作用于土壤胶体表面,实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和修复。综述分析了生物质炭研究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生物质炭研究应重点关注生物质炭在土壤物理结构改良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及不同类型生物质炭施用后的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

分类号: S152.7

  • 相关文献

[1]生草对梨园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孙计平,张玉星,吴照辉,李英丽,张召. 2015

[2]生物质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刘小宁,蔡立群,黄益宗,董博,南学军,高志强. 2017

[3]施用生物质炭和猪场沼液对潮土团聚体及氮素形态影响研究. 杜臻杰,樊向阳,吴海卿,李中阳,赵志娟,齐学斌,乔冬梅. 2015

[4]有机物料输入对黄河故道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 李传哲,姚文静,杨苏,徐聪,马洪波,吴建燕,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2

[5]修文县久长试区主要旱地黄壤理化性质与农业利用对策. 蒋太明,肖厚军,夏锦慧,吴士章,陈明华,邓英. 2004

[6]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土壤持水、供水性能比较. 杨永辉,武继承,赵世伟,杨占平,史婉丽. 2009

[7]天津市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水分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 沃飞,蔡彦明,田颖,方堃. 2010

[8]天津市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沃飞,蔡彦明,方堃,田颖,周炼川. 2009

[9]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郑洪兵,罗洋,隋鹏祥,李瑞平,王浩,任英,袁野,周思琪,田圣陶,刘武仁,郑金玉. 2024

[10]超高温预处理对畜禽粪便持水特征和后续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 黄莹,陈月红,林久军,黄红英,常志州,徐跃定,曹云. 2022

[11]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特征的影响. 冯瑞云,王慧杰,郭峰,闫贵云,车丽,古晓红,陈稳良. 2015

[12]保水剂与有机物料联合施用对丘陵黄棕壤持水特性的影响(英文). 唐玉邦,虞利俊,徐磊,罗佳,王东升,范如芹,裴勤. 2015

[13]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宜丽宏,王丽,张孟妮,毛平平,党建友,吴会军,李银坤,张永清,张晶,裴雪霞,武雪萍. 2017

[14]放牧对缓冲带水分特性影响的研究. 赵术伟. 2009

[15]砂姜黑土耕作深度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赵亚丽,赵亚丽,李娜,穆心愿,程思贤,刘天学,刘卫玲,吴健,杨丽,李潮海. 2021

[16]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及其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卫玲,刘卫玲,程思贤,吴健,李娜,杨丽,王红梅,赵亚丽,李潮海. 2020

[17]土壤孔隙结构与土壤微环境和有机碳周转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维俊,李双异,徐英德,刘旭,安婷婷,朱平,彭畅,汪景宽. 2019

[18]基于显微CT研究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影响. 蔡太义,张佳宝,张丛志,黄会娟,白玉红,赵占辉,李太魁. 2017

[19]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研究土壤改良措施下土壤孔隙. 杨永辉,武继承,毛永萍,韩庆元,何方. 2013

[20]免耕对土壤剖面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毛永萍,何方,张洁梅,高翠民,潘晓莹,王越.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