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自选玉米杂交种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春红

作者: 马春红;李九云;郑积德;翟彩霞;郭秀林;崔四平;陈霞;李广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雄性不育;育种过程;不育性利用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5 年 13 卷 04 期

页码: 30-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优良玉米杂交种冀9962(6006×昌7-2)、冀玉988(6048×H21)、冀玉8号(冀257×冀161)为背景,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节约种子生产成本,以S组的S、M、R与21A及C组的Rb、Bb、Es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为试材,分别完成了母本6006、冀257、6048同核异质体的转育,结果不育性稳定。通过对不育多胞质杂交种的研究,论证了多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行性。父本昌7-2对CMS6006与父本H21对CMS6048均具恢复性,可采用恢复型生产杂交种子;父本冀161不具备对CMS冀257的恢复性,目前可采用掺和型生产杂交种子。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6006的选育和恢复性研究.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秦君,孙世刚,郭秀林,郑彦平,李广敏. 2004

[2]冀玉8号雄性不育化的选育和利用. 马春红,郑积德,陈霞,孙世刚,张文英,郑彦平,李广敏. 2005

[3]玉米成单19的选育及表现. 黄宜祥,李远春. 1998

[4]中国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王曙明,孙寰,赵丽梅,王跃强,彭宝,范旭红,张宝石. 2009

[5]甜菜新品种中甜-吉甜单粒二号的选育. 拱云生,张永峰,王士发,刘淑莲,凤桐,王凤. 2004

[6]夏谷核型高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王天宇. 1991

[7]烤烟雄性不育一代杂交种“中烟9203”选育及利用. 佟道儒,刘洪祥,贾兴华,王元英,艾树理,罗成刚,邵进翚,冯全福,陈志强,刘少云,李国全,邱有成,温景山. 1995

[8]21世纪农作物生物技术的展望. 范云六. 2000

[9]甘蓝突变体材料的初步研究. 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庄木,张扬勇,孙培田. 2012

[10]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 马春红,邵萍,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贾银锁,张文英. 2007

[11]6048多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翟彩霞,刘子会,李运朝,郑彦平,李广敏. 2006

[12]玉米雄性不育基因Zmms1的同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吕庆雪,高嵩,孙蕾,张志军,张建新,王敏,宋广树,刘文国. 2018

[13]一个新的玉米silky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 王晓娟,潘振远,刘敏,刘忠祥,周玉乾,何海军,邱法展. 2019

[14]玉米雄性不育系晋玉1A的选育及其特性. 张欢欢,崔贵梅,王长彪,王晓清,郝曜山,杜建中,王亦学,孙毅. 2020

[15]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徐相波,阴卫军,邢燕菊,徐立华,周柱华,韩金龙,丁一. 2013

[16]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20s2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 周玉强,曹枭雄,王婧,刘伊凡,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李树强,刘小龙,张亚男,于飞荣,马庆,胡小娇. 2024

[17]玉米“三效利用”研究进展. 张动敏,宋炜,张文英,王金萍. 2011

[18]玉米mtDNA的RAPD分析与对Y_(Ⅱ-1)型不育胞质的归群研究. 邓德祥,陈若雷,秦泰辰,卞云龙,徐明良,印志同. 2000

[19]玉米“辽2(L_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选育与利用. 陈庆华. 1997

[20]玉米雄性不育育种技术. 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李淑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