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选择培育抗(耐)旱小麦品种的实践与体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忠祥
作者: 刘忠祥;窦有恒;周宽基;王世红;冯毓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轮回选择;太谷核不育小麦;抗(耐)旱品种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03 年 05 期
页码: 21-23
摘要: 采用轮回选择法培育抗旱、耐旱、耐瘠春小麦新品种陇核 2号、陇春 16和新品系 7931、7932、2 84 1的实践证明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在小麦抗逆性育种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尤其在旱地育种方面成效显著 ,应大力提倡应用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皖麦26号(皖8804)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张少华,甘斌杰,代秉勋,高福平,马广约,周军,沈林,计文超. 1996
[2]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回交轮回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双志福,王振富,张瑞仙. 1991
[3]北方冬麦区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张湘泉,胡云霖,杨庆铭. 1995
[4]小麦中雄性不育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分析. 陈军方,任正隆,孔秀英,吴佳洁,周荣华,贾继增. 2005
[5]显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选育初报. 纪凤高,邓景扬,李思敏,程春生. 1989
[6]高产小麦新品种-济南16号. 王法宏,李桂生. 1998
[7]不同世代太谷核不育小麦对花药成株的影响. 范光年,陈玉蓉,王培. 1991
[8]育种新技术——矮败小麦. 王菊花,冬梅. 2006
[9]Tal小麦F_1与对应常规F_1母本效应的比较研究. 达龙珠. 1994
[10]晋春13号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孙振,马慧英,罗志昌,郭凤琴,安建勇. 1998
[11]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 范光年. 1989
[12]太谷核不育小麦对花药培养的反应. 范光年,陈玉蓉,王培. 1991
[13]快中子辐照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效应. 程俊源. 1993
[14]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标记蓝色性状的初步研究. 沈季孟,邓景扬,樊路,张云芝. 1991
[15]皖麦16号(855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点. 杨赞林,张少华,金陵,沈正兴,甘斌杰. 1993
[16]“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Ⅰ开花习性和柱头生活力. 杨赞林,甘斌杰,张少华,沈正兴. 1992
[17]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在小麦品质性状群体改良中的应用. 高庆荣,化斌,张爱民,刘秉华,刘冬成. 2005
[18]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可能途径. . 2000
[19]高淀粉甘薯轮回选择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李育明,何素兰,黄迎冬. 2007
[20]一般配合力测定在构建矮败小麦耐盐轮选群体中的应用. 李强,李筠,任立凯,王龙,孙中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外源甲基乙二醛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赵瑞宁;李永生;汪军成;方永丰;董小云;周文期;连晓荣;王晓娟;何海军;杨彦忠;刘忠祥;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甲基乙二醛;抗氧化酶;干旱胁迫
-
玉米黄化突变基因Zmet 9的精细定位
作者: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何海军;杨彦忠;周文期;董小云;周玉乾;刘忠祥
关键词:玉米;黄化突变基因Zmet9;BSR-seq;精细定位
-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关键词:种植模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河西灌区
-
玉米矮秆突变体20F421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周文期;李永生;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何海军;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矮杆;突变体;表型鉴定;遗传分析
-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缺陷突变体ygl3的光合特性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何海军;杨彦忠;周文期;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碳水化合物;突变体ygl3;光合特性;遗传分析
-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后代变异分析及应用评价
作者:连晓荣;王晓娟;周玉乾;何海军;杨彦忠;刘忠祥;李永生;杨晨曦;刘芥杉;周文期
关键词:玉米;种质创新;品种改良;EMS花粉诱变
-
优质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选育报告
作者:杨长刚;柳娜;张雪婷;王世红;杨文雄;袁俊秀;刘效华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节水;中强筋;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