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水稻品种受灰飞虱为害后的生理反应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段灿星

作者: 段灿星;彭高松;王晓鸣;朱振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灰飞虱;抗虫;感虫;生理反应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3 年 50 卷 01 期

页码: 145-1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SPBH)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明水稻抗灰飞虱的生理基础,在不同灰飞虱虫口密度(0、5、10、20头/株)及不同为害时间(3 d、6 d)下,检测了抗感水稻品种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灰飞虱为害后,抗感水稻植株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感虫品种中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抗虫品种,且感虫品种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虫口密度及不同为害时间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当灰飞虱以20头/株为害6 d后,武育粳3号、Kinmaze、DV85和Mudgo中叶绿素下降幅度分别为46.0%、46.0%、2.3%和2.1%,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55.5%、46.3%、9.2%和11.7%,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22.3%、29.5%、8.5%和6.7%。抗感水稻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虫量增大和为害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随虫量增加和为害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抗虫植株中保护性酶活性对虫害胁迫的响应明显早于感虫材料。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随着灰飞虱虫量增大及为害时间延长而上升,其中,游离脯氨酸在抗虫材料中的上升幅度高于感虫品种,丙二醛含量则在感虫品种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抗虫材料。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董易之,陈炳旭,徐淑,李鹏燕,张晓薇. 2012

[2]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B1C893的获得与鉴定. 邓晓湘,魏岁军,曹正春,唐俐,肖国樱. 2014

[3]农杆菌介导的针刺法将双价抗虫基因导入水稻. 张启军,颜文飞,夏士健,宗寿余,吕川根. 2015

[4]水稻抗虫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 陈荣智,何光存. 2016

[5]我国转基因水稻研究的现状. 苏京平,闫双勇,孙林静,刁金男,马忠友,王胜军,刘学军. 2007

[6]MYB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段俊枝,李莹,冯丽丽,孙岩,齐红志,齐学礼,杨翠苹,王楠,燕照玲,陈海燕,张会芳,卓文飞,平西栓. 2021

[7]代谢组学揭示水稻-稻瘿蚊互作的潜在生化标识物. 陈灿,张宗琼,夏秀忠,杨行海,农保选,张晓丽,徐志健,李丹婷,郭辉,冯锐. 2021

[8]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刘丽,于志晶,张文娟,林秀峰. 2011

[9]水稻转基因抗虫杂交组合试种表现. 曾庆四,吴和明,董新国,刘三荣,方国成,周元坤. 2002

[10]抗除草剂和抗虫的双抗水稻新品系的选育. 张梦琦,李平波,柳絮,张华,李臻,刘芳,姚方印. 2022

[11]sbk和sck双价抗虫转基因水稻的育成和鉴定. 李聪,张启军,刘少奎,赖东,漆庆明,吕川根. 2011

[12]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导入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王才林,朱镇,赵凌,张亚东,林静,张所兵,陈涛,刘贤进,王冬兰,黄骏麒,龚蓁蓁. 2005

[13]转sbk和sck基因提高水稻Dular的抗虫能力. 李聪,虞德容,孙永华,吕川根. 2011

[14]盐城稻区灰飞虱成灾机理及防治研究. 张俊喜,仇彩云,陈德舫. 2008

[15]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抗性的关联性分析. 温以斌,王宝祥,刘艳,王康君,代慧敏,刘金波,蒲汉春,徐大勇. 2016

[16]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朱国永,孙明法,严国红,何冲霄,史纪锁. 2006

[17]水稻播种和移栽期对本地越冬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朱金良,祝增荣,冯金祥,蔡雪涛,钟雪明,程家安. 2011

[18]水稻灰飞虱的研究进展. 孙志广,王宝祥,陈庭木,徐波,邢运高,代慧敏,徐大勇. 2018

[19]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张梦龙,岳红亮,程新杰,施伟,孙明法,朱国永. 2021

[20]抗感水稻品种受灰飞虱为害后叶片活性氧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段灿星,彭高松,朱振东,李洪杰,王晓鸣.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