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调控对江淮地区冬闲田毛叶苕子固氮特征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玉兵

作者: 董玉兵;董青君;李传哲;李卫红;张苗;邵文奇;孙春梅;陈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毛叶苕子;氮肥调控;固氮酶活性;模型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10 期

页码: 1844-18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冬闲田种植绿肥作物已经成为提升耕地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为明确不同氮肥水平对毛叶苕子固氮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50 kg/hm2(N1)、100 kg/hm2(N2)3个施氮水平,测定毛叶苕子关键生育期的生物量、根瘤生物量、氮吸收量及固氮酶活性等指标,明确氮肥调控措施对毛叶苕子固氮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2个生长季N1处理和N2处理毛叶苕子生物量、氮吸收量和共生固氮量都有显著增加。N1处理的共生固氮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N2处理的共生固氮率下降明显。N1处理的共生固氮量显著高于N2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现蕾期和盛花期固氮酶活性呈增加趋势,N2处理的固氮酶活性比CK增加42.8%~76.1%。3个处理的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SQRT模型可较好拟合毛叶苕子固氮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不同处理下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均≥0.87。与CK相比,N1和N2处理的固氮酶活性开始时间(Dmin)明显推迟,固氮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Dopt)提前。总之,N1处理(50 kg/hm2)能够显著增加植株生物量、共生固氮量及氮吸收量,可以作为试验地区冬闲田种植毛叶苕子的推荐施氮量。本研究结果可为江淮地区冬闲田的合理培肥提供依据和支撑。

分类号: S143.1

  • 相关文献

[1]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钾肥替代试验. 郑霞,孙玉海,王关林,刘东,苏章锋,潘久四,孙世清,丁亨虎. 2017

[2]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3]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4]稻麦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谢瑞芝,黄钢,吴春,李少昆,汤永禄. 2010

[5]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研究. 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叶春,黄俊宝,孙滨峰,王康军,曹中盛. 2019

[6]鳗草根际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的筛选. 王琦,李文涛,张沛东,张秀梅. 2017

[7]不同施肥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鲜食大豆结瘤和产量的影响. 魏启舜,郭东森,王琳,管永祥,俞春涛,周影. 2021

[8]荒漠灌木内生固氮菌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 季华,潘存德,周俊,罗明,王卫霞,罗达. 2011

[9]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与水稻幼苗的联合固氮作用. 尤崇杓,丘元盛. 1982

[10]固氮类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抑菌活性的测定. 王楠,李刚强,李云龙,李永斌,张浩玮,王民洋,王莉瑛,刘德虎,陈三凤. 2019

[11]自生固氮菌的固氮能力及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卢秉林,王文丽,李娟,郭天文. 2009

[12]固氮斯氏假单胞菌A1501的PST1305(arsC)基因遗传进化及表达调控的研究. 樊慧俐,窦岳坦,燕永亮,平淑珍,林敏. 2008

[13]紫茎泽兰通过富集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促进其成功入侵. 芦晓飞,万方浩,刘万学. 2010

[14]岑溪药用野生稻高效内生固氮菌分离及促生特性. 尹坤,阳洁,顾文杰,袁涛,谭志远. 2015

[15]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 宋秀丽. 2015

[16]斯氏假单胞菌A1501固氮调节基因glnK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何升,高淼,李红权,陈明,徐玉泉,张维,平淑珍,陆伟,ClaudineElmerich,林敏. 2006

[17]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区惠平,杨荣仲,杨丽涛,李杨瑞,黄景,王一丁,桂意云. 2008

[18]花生根瘤菌高效菌株的筛选及固氮效应的研究 I.花生根瘤菌高效菌株的筛选及固氮效应的盆栽试验. 吴海燕,孙淑荣,刘春光,张桂芝. 2003

[19]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董萌,施龙清,解振兴,连玲,吴春珠,张居念,张数标,姜照伟. 2023

[20]小麦根系克雷伯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黄磊,石万瑜,董绍佩,王云和.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