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CIMMYT人工合成种的小麦新品种川麦42的选育与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颙

作者: 杨武云;邹裕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川麦42;性状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7 年 20 卷 02 期

页码: 199-20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文对CIMMYT人工合成种衍生小麦新品种川麦42的产量、抗病性、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分子等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川麦42是一个具有超高产潜力、高抗条锈病、适应性广、稳产性高、品质优和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同时,可作为高产和抗病基因资源加以利用。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川麦42的1BS染色体臂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魏会廷,杨粟洁,李朝苏,汤永禄,胡晓蓉,杨武云. 2009

[2]小麦品种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苗期叶片生长研究. 徐玉平,彭正松,廖杰,杨武云. 2009

[3]川麦42中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一个高产位点鉴定. 魏会廷,胡晓蓉,李朝苏,汤永禄,刘登才,杨武云. 2011

[4]不同N、P、K营养水平下“川麦42”苗期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 李俊,陈华华,王玲玲,彭正松,胡晓蓉,杨武云. 2007

[5]小麦新品种川麦42蛋白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李伟,杨武云,郑有良. 2004

[6]西南麦区骨干亲本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刘泽厚,万洪深,杨凡,王琴,唐豪,杨宁,杨武云,李俊. 2024

[7]川麦42等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的示范推广及成效. 李朝苏,郭大明,李华,吴春,代昌富,李俊. 2009

[8]穗重型小麦品种川麦42与穗数型品种川农16遗传差异的SSR标记分析. 曾云超,杨玉敏,李俊,魏会廷,彭正松,杨武云. 2007

[9]小麦新品系‘CD011鉴46’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章振羽,龙海,潘志芬,余懋群,白志川. 2013

[10]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育成的新品种“川麦42”的生态适应性及产量潜力研究. 朱华忠,李朝苏,黄钢,余秀芳,陈放,杨武云. 2007

[11]小麦新品种川麦42分子特征. 李伟,杨武云,郑有良. 2004

[12]“川麦42”ד川农16”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分析. 李俊,汤永禄,杨玉敏,曾云超,魏会廷,彭正松,胡晓蓉,杨武云. 2007

[13]小麦新品种川麦42抗条锈病性遗传分析. 杨武云,彭云良,李俊,郑有良. 2006

[14]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魏会廷,李俊,杨玉敏,曾云超,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5]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6]三个引进抗除草剂油菜品种植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分析. 董云,张涛,王毅,漆燕玲. 2007

[17]大麦种质资源征集编目及鉴定利用. 黄如鑫,陈和,陈健,陈晓静,吴春,沈会权. 1999

[18]维他灵8号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 张进成,杜小凤,钱新民,徐建明,王伟中. 1999

[19]坦桑尼亚耐热抗旱稻谷材料性状及利用浅析. 邹彪,Sophia Kashenge,文守云,F.A.Myaka,陈华林,全海晏,李贤辉,王骞. 2016

[20]多元方差分析在“盐油杂3号”年份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万林生,单忠德,孙红芹,倪正斌.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