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麦区骨干亲本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泽厚

作者: 刘泽厚;万洪深;杨凡;王琴;唐豪;杨宁;杨武云;李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川麦42;骨干亲本;重要基因组区段;遗传贡献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897-9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川麦42是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选育出的高产、广适的优异小麦品种,是西南麦区重要的骨干亲本,本研究通过明确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为西南麦区突破性品种培育提供分子设计依据.[方法]利用170个SSR和2268个DArT标记分析川麦42遗传组分在7个衍生品种中的分布与传递情况;根据已构建的遗传图谱和定位到的产量性状QTL,明确川麦42遗传组分对各个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结果]川麦42遗传组分在7个一代衍生品种中分布与传递频率不同,其中川麦56、川麦58、川麦64、川麦104、川麦90和川麦91继承了50%以上的川麦42的遗传组分,平均为64%,高于理论值,而川麦92则低于25%.17条小麦染色体上的92个等位位点在川麦42衍生品种中具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得到稳定传递;对比已构建的川麦42遗传连锁图谱及其定位到的QTLs,发现位于2A、2B、4A、4D、5B、5D、5A、6D、7A和7D染色体上11个基因组区段与重要农艺性状QTL紧密连锁,其中4A、4D、5B、5D和7D染色体上川麦42单倍型可提高衍生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位于5B染色体Xgwm234~Xgwm371区段携带千粒重QTL,川麦42单倍型最高可增加千粒重2.21 g;位于4D、5D和7D染色体区段携带小区产量QTL,川麦42单倍型最高增产率分别为8.92%、6.33%、4.79%.[结论]携带产量性状增效QTL并且在衍生品种中能够高频传递的基因组区段是川麦42能够成为西南麦区骨干亲本的重要遗传基础,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为西南麦区小麦骨干亲本选择及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大豆骨干亲本及其后代衍生品种遗传构成解析. 王伟威,魏崃,赵贵兴,毕伟伟,于志远,盖钧镒,刘丽君. 2020

[2]小麦骨干亲本临汾5064单元型区段的遗传解析. 乔玲,刘成,郑兴卫,赵佳佳,尚保华,马小飞,乔麟轶,盖红梅,姬虎太,刘建军,张建诚,郑军. 2018

[3]利用小麦660K SNP芯片分析川麦44在其衍生后代中的遗传贡献. 郑建敏,罗江陶,万洪深,李式昭,杨漫宇,李俊,刘于斌,蒲宗君. 2019

[4]利用SSR和SNP标记分析鲁麦14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 李玉刚,任民,孙绿,王圣健,韩梅,李振清,翟晓灵,代小雁,侯元江,盖红梅. 2018

[5]川麦42的1BS染色体臂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魏会廷,杨粟洁,李朝苏,汤永禄,胡晓蓉,杨武云. 2009

[6]小麦品种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苗期叶片生长研究. 徐玉平,彭正松,廖杰,杨武云. 2009

[7]川麦42中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一个高产位点鉴定. 魏会廷,胡晓蓉,李朝苏,汤永禄,刘登才,杨武云. 2011

[8]不同N、P、K营养水平下“川麦42”苗期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 李俊,陈华华,王玲玲,彭正松,胡晓蓉,杨武云. 2007

[9]小麦新品种川麦42蛋白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李伟,杨武云,郑有良. 2004

[10]川麦42等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的示范推广及成效. 李朝苏,郭大明,李华,吴春,代昌富,李俊. 2009

[11]穗重型小麦品种川麦42与穗数型品种川农16遗传差异的SSR标记分析. 曾云超,杨玉敏,李俊,魏会廷,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2]小麦新品系‘CD011鉴46’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章振羽,龙海,潘志芬,余懋群,白志川. 2013

[13]源于CIMMYT人工合成种的小麦新品种川麦42的选育与研究. 杨武云,邹裕春. 2007

[14]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育成的新品种“川麦42”的生态适应性及产量潜力研究. 朱华忠,李朝苏,黄钢,余秀芳,陈放,杨武云. 2007

[15]小麦新品种川麦42分子特征. 李伟,杨武云,郑有良. 2004

[16]“川麦42”ד川农16”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分析. 李俊,汤永禄,杨玉敏,曾云超,魏会廷,彭正松,胡晓蓉,杨武云. 2007

[17]小麦新品种川麦42抗条锈病性遗传分析. 杨武云,彭云良,李俊,郑有良. 2006

[18]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魏会廷,李俊,杨玉敏,曾云超,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9]四川省小麦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发展进程. . 2019

[20]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解析. 亓佳佳,韩芳,马守才,张莉莉,余欣欣,陈蕴文,毕晓静,史秀秀,牛娜,张改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