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蝗灾治理技术体系及应用成效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龙

作者: 张龙;游银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蝗虫;改造发生基地;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粮食安全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22 年 001 期

页码: 118-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国有数千年蝗灾发生为害的历史,建国初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科研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提出并实施了“改治并举”的策略,改造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近2/3,同时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初步形成了以改造蝗虫发生基地为特色的蝗灾治理技术体系,经过长期实践,蝗灾得到有效遏制,保障了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利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和绿僵菌Metarhizium spp.等微生物的治蝗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生态控制(改造蝗虫发生基地)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辅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蝗灾治理技术体系,并走在国际前列。该技术体系的长期大规模应用,不但在有效防治蝗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避免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也在支援国际蝗灾治理中做出了贡献。最后对未来蝗灾治理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分类号: S433.2

  • 相关文献

[1]国外微孢子虫治蝗兴衰概况. . 2005

[2]真菌防治蝗虫研究进展. 农向群,闫多子,蔡霓,王广君,涂雄兵,张泽华. 2021

[3]绿僵菌田间流行及其与寄生蝇对蝗虫控制的调查. 高松,农向群,丛斌,张泽华,孙大勇. 2011

[4]4种牧鸡防治草原蝗虫效果研究. 高书晶,刘爱萍,徐林波,特木尔,董瑞文. 2012

[5]仓储害虫物理及化学防治技术. 白艳凤. 2014

[6]茶轮斑病防治研究进展. 黄大野,朱志刚,姚经武,张亚妮,刘晓艳,曹春霞,王开梅,饶犇,周荣华. 2018

[7]警惕茄科作物重大害虫马铃薯木虱入侵风险及危害. 何小丽,EMILIANO Veronesi,WRATTEN Stephen,祝增荣,高玉林,周文武. 2019

[8]四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负效应. 郭志芯,蒋红云,张兰,毛连纲,张燕宁. 2019

[9]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陈忠宪,姚环宇,张学明,郑亚杰,陈玉波. 2018

[10]菊花蚜虫主要种类及综合防治. 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薇,李磊,刘新梅,梁慧珍. 2019

[11]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商文奇. 2021

[12]玉米茎基腐病防治研究进展. 沈广爽,于淑晶,郭宁,周贤龙,边强. 2021

[13]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成就与展望. 张礼生,刘文德,李方方,陆宴辉,周雪平. 2019

[14]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丁奎婷,杜素洁,杨念婉,刘万学,郭建洋. 2023

[15]梨轮纹病研究进展. 田路明,周宗山,董星光,曹玉芬,张莹. 2013

[16]大豆蚜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刘佳,徐冉,张礼凤,王彩洁,李伟,张彦威,戴海英. 2018

[17]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种群控制研究概况. 周忠实,郭建英,王沫,彭兆普. 2009

[18]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刘晓漫,郭美霞,王秋霞,李园,欧阳灿彬,颜冬冬. 2017

[19]牡丹江丘陵区大豆食心虫发生动态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 赵云彤,时新瑞,解国庆. 2015

[20]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李晓军.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