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白僵菌对红火蚁的毒力及对免疫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蔡霓

作者: 蔡霓;龙秀珍;刘蓉;吴雨欣;曾宪儒;农向群;王广君;涂雄兵;张泽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红火蚁;毒力;酶活;Toll通路;免疫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6 期

页码: 1517-15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白僵菌是最具防治害虫潜力的一类昆虫病原真菌.本研究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237菌株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感染毒力,并探究了白僵菌侵染对红火蚁免疫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白僵菌菌株对红火蚁的毒力较强,在孢子悬浮液108孢子/mL浓度下,对红火蚁的致死中时间LT50为5.288±0.2014 d;在104~108孢子/mL的不同浓度处理下,红火蚁死亡率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经计算,第4~10天致死中浓度LC50值由8.82×106孢子/mL降低到8.95×105孢子/mL.红火蚁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保护酶类酚氧化酶(PO)的活性在白僵菌处理后的第12 h已出现抑制,而在第24 h、48 h、72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2 h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在24~48 h阶段酶活显著上升,之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在较早时段保持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水平,至中后期48~72 h出现持续升高.解毒酶类混合功能氧化酶系(MFO)的活性在整个检测时间段内表现为抑制-上升-抑制-上升的波动状态;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与SOD相似,只在24~48 h阶段出现上升.白僵菌还导致红火蚁免疫信号通路Toll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在处理后12 h,识别因子GNBP1、Spaetzle即被激活,维持上调-回调波动趋势;而信号传递因子Myd88、pelle在检测的12~72 h内基本处于被抑制状态,只有Myd88在48 h时表达量上升;转录因子Dorsal以及抗菌肽Defensin在12~24 h都已被显著激活,而在后续48~72 h被抑制.综上所述,球孢白僵菌237菌株通过调节红火蚁酶活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实现成功侵染和致病作用,具有很高的生防应用价值.

分类号: Q968.1%S433%S476

  • 相关文献

[1]红火蚁感染白僵菌后体内保护酶和酯酶活性的变化. 王龙江,吕利华,谢梅琼,何余容. 2010

[2]感染球孢白僵菌后红火蚁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王龙江,吕利华,谢梅琼,何余容. 2010

[3]球孢白僵菌在红火蚁体表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 王龙江,吕利华,何余容,谢梅琼. 2010

[4]喜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红火蚁的毒力和行为影响. 叶滔,杨静美,钱应俊,席亚东,刘光华. 2021

[5]红火蚁活性真菌菌株的室内筛选研究. 龙秀珍,吴雨欣,何瞻,高旭渊,曾宪儒,韦德卫,江小冬,张建民,农向群,于永浩. 2022

[6]白僵菌培养基继代培养对蛋白酶(cdep1)、几丁质酶(chit1)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召朋,张正坤,徐文静,汪洋洲,潘洪玉,李启云. 2012

[7]球孢白僵菌粉剂保存条件的研究. 徐文静,王金刚,武海峰,隋丽,王娟. 2015

[8]球孢白僵菌Bb84对Q型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王艳秋,周婷婷,林华峰,金鹏,李茂业. 2016

[9]球孢白僵菌生物学性状与对玉米螟毒力相关性分析. 李乐,路杨,赵宇,李启云,徐文静,张正坤,毛刚. 2021

[10]三株球孢白僵菌侵染烟粉虱的比较生长动力学及其毒力. 王海鸿,张桃,雷仲仁. 2016

[11]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效果. 邓春生,张燕荣,张曼曼,耿兵,吴伟,付文君,张冬梅. 2012

[12]茶卷叶蛾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王定锋,吴光远,王庆森,刘丰静,曾明森. 2010

[13]球孢白僵菌与5种农药的相容性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联合毒力. 范晓杰,王琰,李晓莉,周仙红,张思聪,庄乾营,于毅. 2017

[14]球孢白僵菌对七种蚜虫的感染反应——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冯明光,唐启义,胡国成,黄世文. 1996

[15]低温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 周仙红,范晓杰,曹雨,张思聪,庄乾营,于毅. 2018

[16]不同环境条件对球孢白僵菌HFW-05的敏感性变化. 宋健,曹伟平,陆晴,杜立新. 2012

[17]染毒方式对球孢白僵菌侵染茶卷叶蛾毒力的影响. 王定锋,曾明森,李慧玲,王庆森,吴光远. 2012

[18]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毒力和产孢量的影响. 吴圣勇,李娟,张璐璐,张林雅,雷仲仁. 2016

[19]蝉蜕诱导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影响的研究. 关兵兵,王冰,刘艳微,孟鑫睿,李晓慧,张佳诗,徐文静,李启云,冯树丹. 2014

[20]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王定锋,李良德,黎健龙,李慧玲,张辉,王庆森,吴光远.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