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养分投入下冬种紫云英比秸秆还田更有效抑制稻田CH4的产生和排放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洪儒

作者: 陈洪儒;鲁艳红;廖育林;王斌;万运帆;王开悦;张志伟;聂军;秦晓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田;紫云英翻压;秸秆还田;甲烷减排;乙酸发酵途径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2 年 28 卷 008 期

页码: 1376-13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比较冬种紫云英和水稻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CH4)产生、排放的影响,探究冬种紫云英的节肥效应和CH4减排机制.[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高桥试验基地进行,种植制度为单季超级稻'晶两优华占'.田间试验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CK)和5个等氮磷钾养分施肥处理:单施化肥(CF)、化肥+水稻秸秆全量还田(S)、化肥+紫云英全量还田(M)、化肥+秸秆和紫云英全量还田(MS)、化肥+秸秆和紫云英全量还田+熟石灰(MSC).在水稻分蘖初期(2021年6月21日),采用密闭式静态暗箱监测稻田CH4排放通量,通过底座侧面的接口采集田面水溶存CH4,同时每个小区按"S"形随机取0-20 cm 土层土壤样品,一份用于测定理化性质,一份用于室内甲烷产生潜力和甲烷氧化潜力培养试验.[结果]1)田间试验中,供试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5.70~26.65 mg/(m2·h),虽然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施肥处理的CH4 排放通量均高于CK,S、MS、MSC处理的CH4排放通量又高于CF处理,在施肥处理中以M处理的CH4排放通量最低.与S处理相比,M处理减少了 13.78%的化肥氮量,折合尿素24.46kg/hm2,CH4排放通量降低了 12.50%.供试稻田田面水溶存CH4浓度范围为70.02~163.58 mg/kg,以MSC处理最高,其田面水溶存CH4浓度比其他处理平均提高了30.68%.2)室内培养试验中,M处理的SOM和总碳含量分别比S处理提高了 7.60%和7.55%,DOC含量降低25.99%.M处理的CH4产生潜力和CH4氧化潜力均最低,分别比其他5个处理平均降低61.04%和7.56%,比S处理降低83.16%和5.36%.M处理的乙酸发酵产CH4途径比例比其它5个处理平均降低52.52%,比S处理降低53.49%.[结论]冬种并翻压紫云英可替代部分化肥投入,不仅减少了水稻生育早期土壤中的有效态氮,还减少了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因而比秸秆还田更有效地促进稻田增碳和减少CH4排放.紫云英全量还田处理主要抑制了乙酸型产甲烷过程.

分类号: X71`S511

  • 相关文献

[1]腐秆剂与秸秆配施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刘刚,庄义庆,杨敬辉,吴琴燕,马静. 2014

[2]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李昌新,赵锋,芮雯奕,黄欠如,余喜初,张卫建. 2009

[3]绿肥与秸秆配合还田对江苏丘陵地区不同类型土壤肥力的短期影响. 蒋婧,肖旭,景金泉,黄莹. 2020

[4]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许云翔,何莉莉,刘玉学,吕豪豪,汪玉瑛,陈金媛,杨生茂. 2019

[5]秸秆还田对稻田氮循环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影响研究进展. 王青霞,陈喜靖,喻曼,沈阿林. 2019

[6]稻田春玉米秸秆还田对晚稻和土壤肥力的效应. 周晓毛,李林,杨光立. 2003

[7]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田面水环境的影响. 孙国峰,孙仁华,周炜,刘红江,盛婧,徐志宇. 2023

[8]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徐珊珊,侯朋福,范立慧,薛利红,杨林章,王绍华,李刚华. 2016

[9]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汤宏,沈健林,张杨珠,刘杰云,王聪. 2013

[10]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王士超,闫志浩,王瑾瑜,槐圣昌,武红亮,邢婷婷,叶洪龄,卢昌艾. 2020

[11]异源表达Hvsusiba2水稻对稻田甲烷排放及土壤相关菌群的影响. 苏军,单贞,陈在杰. 2018

[12]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生与排放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贾鹏,董利锋,屠焰,刁其玉. 2022

[13]"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应对甲烷管控策略研究. 雷鹏,计晗. 2022

[14]江苏稻田蜘蛛种群及优势种调查研究. 成晓松,张俊喜,仇彩云,周加春,李红阳,李慈厚,顾慧玲. 2010

[15]江苏泰州稻田生态种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陈素华,张国喜,顾海龙,王伟,冯亚明. 2016

[16]锐劲特防治稻田主要害虫的应用技术. 陈章宁. 2006

[17]北方稻田立体种养高产农田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刘伟. 1999

[18]山区稻田"一优两高"新途径-香菇一单季稻万元千斤粮关键技术介绍. 许德海. 1994

[19]双季稻田甲烷排放与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和数量关系研究. 李大明,成艳红,刘满强,秦江涛,焦加国,李辉信,胡锋. 2013

[20]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栖境生态位与捕食作用分析. 吴进才,陆自强,杨金生,束兆林.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