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梦琪

作者: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叶;香气;清香;关键呈香成分;茶树品种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9 年 022 期

页码: 219-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并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及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法,分析采用相同加工工艺制备的不同茶树品种"清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等.结果表明,从7个"清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270个共有香气化合物,化学组成以醛类、醚类、醇类、烷烃类、芳香烃以及酯类等成分为主;采用OAV法和GC-O-MS法分别确定"清香"绿茶中的20种和28种关键香气成分;2种方法共同检测到7种物质,包括芳樟醇、壬醛、(E)-β-紫罗兰酮、(Z)-己酸-3-己烯酯、乙苯、萘、2-正戊基呋喃等,表明这些物质对绿茶"清香"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分类号: O657.63%TS272.7

  • 相关文献

[1]茶叶挥发性成分中关键呈香成分研究进展.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19

[2]不同茶树品种龙井茶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朱荫,邵晨阳,张悦,林智,吕海鹏. 2018

[3]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 熊元元,张厅,刘晓,马伟伟,唐晓波,王小萍,王云,李春华. 2024

[4]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 梁远发,刘声传,王家伦,陈正武,鄢东海,刘红梅,周宇. 2011

[5]三个黔育茶树品种的主要酶活性及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王雨鑫,杨慧,刘建军,杨春,陈正武,马友力,邓燕莉. 2020

[6]溴氰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 曾明森,夏会龙,王庆森,王文建,陈忠林,吴光远. 2013

[7]茶树良种‘碧香早’的适制性及加工利用研究与应用. 粟本文,黎娜,钟兴刚,黄怀生,黄静,唐睿,李晋中,舒珲. 2023

[8]铁锰在茶树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 单睿阳,陈玉真,王峰,林栋良,臧春荣,高俊杰,陈常颂,尤志明,余文权. 2017

[9]茶树良种'碧香早'的适制性及加工利用研究与应用. 粟本文,黎娜,钟兴刚,黄怀生,黄静,唐睿,李晋中,舒珲. 2023

[10]茶叶香气成分以及香气形成的机理研究进展. 张超,卢艳,李冀新,黄卫宁,陈正行. 2005

[11]海南农垦红茶、绿茶品质分析研究. 张威,吴海江,马桂岑,张颖彬,柴云峰,陈利燕,周苏娟,刘新,鲁成银. 2018

[12]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银霞,黄建安,黄静,包小村,周凌云,李维,刘红艳,张曙光,刘仲华. 2020

[13]春茶上市,仔细挑. 江和源. 2006

[14]超高压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谭俊峰,郭丽,吕海鹏,彭群华,邵青,林智. 2008

[15]茶叶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段云裳,邹中伟,成浩,房婉萍. 2008

[16]茶叶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范杰文,罗一帆,凌彩金. 2013

[17]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固样方法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李炫烨,陈思,刘毓婕,陈亮,俞晓敏,马建强. 2022

[18]不同季节和茶类的金萱品种茶叶香气成分分析. 赖幸菲,潘顺顺,李裕南,庞式,李振声,孙世利. 2015

[19]乌龙茶香气组分及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胡海涛,苗爱清. 2002

[20]茶叶香气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罗正飞,陈继伟,凌光云,王立波,罗琼先,李朝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