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剧酸化对土壤有效态Cd和水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韦思亦

作者: 韦思亦;唐拴虎;李玉义;熊国旋;张木;吴腾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酸化;Cd;水稻;产量;pH;富集;重金属污染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3 年 50 卷 003 期

页码: 60-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引用酸化材料加剧土壤酸化,探究Cd污染土壤酸化后,土壤pH值改变对土壤中Cd活性及水稻产量、质量的影响,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分析Cd污染土壤施用酸化材料后土壤pH值及有效态Cd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土壤pH变化对Cd活性的影响;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土壤酸化后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稻植株及稻米Cd含量的变化,探究土壤pH降低对水稻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酸化材料能精准降低土壤pH,使试验土壤形成一定的pH梯度.土壤pH值降低0.33、0.67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增加0.04、0.07 mg/kg,增幅达21.05%、36.84%,土壤有效态Cd和土壤pH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pH降低导致水稻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瘦弱,与对照相比,pH 4.77、5.11处理的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降低9.61%、2.48%.水稻有效穂数、穗实粒数、结实率随土壤pH降低而减少,导致pH 4.77、5.11处理的水稻产量较对照减少11.58%、1.74%.土壤酸化致使重金属活化,导致水稻植株及稻米对Cd的富集能力增强,pH 4.77、5.11处理植株Cd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87.52%、1.13%,稻米Cd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34.55%、165.45%.[结论]土壤pH影响Cd的形态,土壤酸化使Cd的生物有效性增加,土壤有效态Cd和土壤pH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酸化使水稻生长受阻,地上部生物量降低,成穗数与实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同时亦加剧土壤Cd活性,使水稻对Cd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增强,被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分类号: S154.4%X53

  • 相关文献

[1]不同土壤调理剂对Cd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陈晨,刘晓继,柯晓畅,曹文,程艳,洪俊,刘波,杨利. 2024

[2]三种类型阻控剂对不同品种水稻富集镉的影响. 龙思斯,杨益新,宋正国,雷鸣,杨勇,蒋宏芳,喻理,沈跃,周爽. 2016

[3]杨树和柳树富集Cd、Zn、Pb的品种差异性. 张春燕,王瑞刚,范稚莲,施士争,丁永祯. 2013

[4]土壤重金属Pb和Cd在小萝卜中的富集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吴琦,杨菲,季辉,张卫建. 2010

[5]土壤重金属Pb和Cd在小白菜中的富集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杨菲,吴琦,季辉,张卫建. 2011

[6]不同小麦品种对大田中低量镉富集及转运研究. 熊孜,李菊梅,赵会薇,马义兵. 2018

[7]Pb、Cd及其复合污染对紫茎泽兰生长及吸收富集特征的影响. 齐成媚,欧阳灿斌,唐杰伟,李园,颜冬冬,王秋霞,郭美霞,曹坳程. 2014

[8]调理剂对茶园土壤和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万青,胡振民,李欢,李荣林,杨亦扬. 2019

[9]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 周晓阳,徐明岗,周世伟,Colinet Gilles. 2015

[10]广东省增城区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赤红壤酸度变化. 蔡泽江,余强毅,吴文斌,文石林. 2021

[11]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减缓菜田耕层土壤酸化的影响. 毛妍婷,刘宏斌,陈安强,杜彩艳,郭树芳,雷宝坤. 2020

[12]调理剂对Cd污染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及修复效果评价. 刘香香,王琳,江棋,邓腾灏博,文典,杜瑞英. 2021

[13]不同类型钙化合物对污染土壤水稻吸收累积Cd Pb的影响及机理. 纪雄辉,彭华,石丽红,李洪顺. 2010

[14]巯基修饰海泡石的制备及其吸附Pb~(2+)Cd~(2+)研究. 梁学峰,徐应明,王林,孙约兵. 2011

[15]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水稻镉吸收累积的影响. 杨定清,李霞,周娅,罗丽卉,谢永红,王棚,李旭毅. 2021

[16]不同pH条件下CdCl_2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 王文斌,金樑,李晶,邓志刚,杨阳,王晓娟. 2013

[17]Cd在吉林省3种典型土壤上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颜廷玉,马秀兰,顾芳宁,张婧,王玉军,韩兴,冯君. 2019

[18]牡蛎壳粉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重金属钝化的影响. 罗华汉,柳开,余跑兰,谭武贵,陈燕. 2016

[19]南方典型酸化土壤改良与水稻安全种植同步应用技术. 童文彬,江建锋,杨海峻,陈喜靖,林义成,刘琛,张露华,方俊,郭彬. 2022

[20]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廖萍,刘磊,何宇轩,唐刚,张俊,曾勇军,吴自明,黄山.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