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云中

作者: 董云中;王永亮;张建杰;张强;杨治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土壤碳氮储量;黄土高原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4 年 25 卷 04 期

页码: 955-9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碳氮密度和碳氮储量存在显著差异.5种土地利用方式0~20 cm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和碳氮密度均显著大于20~40 cm和40~60 cm土层.5种土地利用方式同一土层碳氮含量和碳氮密度大小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农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30.09t·hm-2)>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24.78 t·hm-2)>杨树人工林(24.14 t·hm-2)>撂荒地(22.06 t·hm-2)>农田(17.59 t·hm-2);土壤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相似,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0~6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4.94 t·hm-2)最高,其次是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3.53 t·hm-2)、杨树人工林(3.51 t·hm-2)和撂荒地(3.40 t·hm-2),农田土壤氮储量(2.71 t·hm-2)最低.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过程中较好的两种土地利用方式.

分类号: S714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模式下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分布特征. 张邦喜,李渝,罗文海,秦松,蒋太明,李国学,郑元利. 2018

[2]紫云英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产值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英文). 李再明,谢坚,廖育林,杨曾平,鲁艳红,聂军,曹卫东. 2015

[3]基于地统计学的植烟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周旭东,申云鑫,濮永瑜,沈广材,施竹凤,何永宏,杨明英,杨佩文. 2024

[4]紫云英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产值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英文). 李再明,谢坚,廖育林,杨曾平,鲁艳红,聂军,曹卫东. 2015

[5]紫云英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产值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李再明,谢坚,廖育林,杨曾平. 2014

[6]土地利用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保护的影响. 罗友进,魏朝富,李渝,任镇江,廖和平. 2011

[7]桂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热导率空间变化. 甘磊,马蕊,张中彬,程芳丽. 2017

[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围垦海涂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特征. 刘琛,丁能飞,郭彬,林义成,李华,李凝玉,傅庆林. 2012

[9]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的可见近红外高光谱反演. 薛利红,周鼎浩,李颖,杨林章. 2014

[10]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莉,张强,牛西午,杨治平,张建杰. 2007

[11]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秦胜金,张玉树,胡晓霞,黄敬武. 2011

[12]玛曲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素含量特征. 颜淑云,周志宇,秦彧,邹丽娜. 2010

[13]利用方式对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和盐分的影响. 张冈,周志宇,张彩萍. 2007

[1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围垦海涂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特征. 刘琛,丁能飞,郭彬,林义成,李华,李凝玉,傅庆林. 2013

[15]北方农牧交错带草木犀属外来植物沿公路分布和扩展的影响因素探讨. 陈超,黄顶,王堃,张卫华,孙增慧,陈龙. 2014

[16]苏南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牛昱涵,施曼,王心怡,李江叶,张维国,陈金林,高岩,梁永超. 2019

[17]苏南某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农田土壤的多氯联苯污染现状分析. 孙灵湘,毛健,刘腾飞,杨代凤. 2019

[18]新疆昌吉州耕地开垦轨迹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许咏梅,周黎明,张兆彤. 2021

[19]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张艳,刘彦伶,李渝,蒋太明,白怡婧,张萌,张雅蓉,黄兴成,张文安. 2021

[20]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李亚娟,王亚亚,曹广民,龙瑞军,姚拓.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