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F1自交衰退及其遗传调控机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亮

作者: 赵亮;李仰平;高杉;姜苹哲;林杉杉;张国瀚;范广其;蒋经伟;周遵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虾夷扇贝;自交;适合度;偏分离;近交衰退

期刊名称: 水产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严重影响虾夷扇贝养殖产业.为探明虾夷扇贝近交衰退的现象及遗传调控机理,在表型水平上,构建近交系数分别为0.5、0.25和0的自交组、近交组与自然群体对照组,追踪不同近交系数下虾夷扇贝幼虫期到成体期530日龄的性状差异,同时选取7个适合度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近交衰退的适合度指标评价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利用1个自交家系的亲本及其21个子代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开展标记偏分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针对存活率性状,在幼虫期,自交组近交衰退率是近交组的1.31~3.05倍;在成体期,自交组近交衰退率是近交组的0.97~7.29倍.而生长性状,在幼虫期,仅有自交组保持较低的近交衰退率(1.65%~2.56%);在成体期,自交组与近交组几乎未发生衰退.基于重测序分型得到125351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用于偏分离统计,约99%在子代中发生了显著的偏分离,其中23%属于配子偏分离、77%属于合子偏分离,合子偏分离中有89%为杂合子过剩,即超显性效应起作用,仅10%受显性效应影响为纯合子缺失.试验结果表明,超显性效应及偏分离作用在虾夷扇贝F1子代存活率性状的自交衰退中起主要作用,为近交衰退的机理提供更有力证据的同时,也为虾夷扇贝种质遗传改良提供了有效思路.

分类号: S968.313

  • 相关文献

[1]海湾扇贝杂交、近交和自交家系的微卫星标记偏分离分析. 李莉,张守都,郑怀平,张国范. 2012

[2]基于虾夷扇贝自交家系的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 赵亮,高杉,蒋经伟,周遵春. 2024

[3]中华卤虫不同近交水平家系生长性能比较. 喻驰方,栾生,张志伟,孔杰,张全启. 2013

[4]近交及其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马大勇,胡红浪,孔杰. 2005

[5]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相关CpG岛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筛选. 薛倩,李国辉,殷建玫,张会永,周成浩,朱云芬,邢伟杰,苏一军,邹剑敏,韩威. 2021

[6]不同来源大白猪总产仔数近交衰退评估. 史良玉,王立刚,张鹏飞,莫家远,李洋,王立贤,赵福平. 2021

[7]长白种猪优化选配减少近交畸形的研究. 陈清森,蔡更元,刘小红,陈瑶生. 2011

[8]三疣梭子蟹氧化磷酸化代谢在家系近交中的变化. 王竹青,任宪云,高保全,刘萍,李健,王磊. 2018

[9]养殖大鳞鲃发病死亡F_3个体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常玉梅,鲁翠云,苗建发,李崇文,梁利群. 2017

[10]大豆分子标记在RIL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刘峰,吴晓雷,陈受宜. 2000

[11]小麦SSR和SNP标记在Taichung29×白芒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郭继元,王凤涛,蔺瑞明,冯晶,张忠军,徐世昌. 2018

[12]苜蓿SSR引物在蚕豆上的通用性及SSR引物在F_2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田莹莹,侯万伟,陈扣梅,武学霞,刘玉皎. 2017

[13]棉花F_2群体及RIL群体SSR标记偏分离的比较剖析. 鲁宁宁,王红梅. 2018

[14]偏分离条件下牙鲆生长性状QTL的主成分定位. 李宁,张丽怡,李停,李艳红,刘海金,杨润清. 2017

[15]玉米不同回交世代DH系遗传分析研究. 齐欣,刘欣芳,马骏,贾钰莹,刘晓丽,孟庆国,姜敏,李思南. 2020

[16]野生大豆*栽培大豆RIL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SNP偏分离分析. 刘德泉,聂波涛,邱红梅,陈亮,陈健,崔正果,姬文秀,王跃强. 2023

[17]遗传群体偏分离研究进展. 刘海燕,崔金腾,高用明. 2009

[18]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遗传机理初探. 刘念,蒙大庆,祝捷,徐凯,汤天泽,涂金星. 2020

[19]利用SSR标记分析川育12×人工合成小麦Syn780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现象. 李俊,杨玉敏,廖杰,彭正松,汤永禄,杨武云. 2007

[20]薏苡总苞性状的遗传分析. 李祥栋,潘虹,陆秀娟,魏心元,石明,陆平.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