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金钗石斛"鱼肚兰"的基因组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史雪叶

作者: 史雪叶;王维泽;杜致辉;晋宇轩;陈之林;付少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金钗石斛;鱼肚兰;野生种;栽培种;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显微观察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90-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探明赤水金钗石斛“鱼肚兰”野生种与栽培种的基因组特征,为赤水金钗石斛的资源保护及品种选育提供遗传信息支撑。【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显微观察等方法研究赤水金钗石斛“鱼肚兰”的野生种与栽培种,并分析其基因组大小、数量、倍性等特征。【结果】高通量测序共获得赤水金钗石斛“鱼肚兰”野生种和栽培种有效序列长度分别53.30 Gb和60.62 Gb,k-mer分析基因组估测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18 Gb和1.13 Gb,重复序列比例分别为50.56%和57.59%,基因组杂合度分别为2.19%和2.76%;根尖染色体数目的显微计数显示,野生种与栽培种赤水金钗石斛均为二倍体(2n=2x=38),与基因组调研结果一致。【结论】赤水金钗石斛“鱼肚兰”的野生种与栽培种均为二倍体,从基因组特征上看,二者均属于高杂合的复杂基因组。

分类号: S567.239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类羊肚菌外观性状测定. 许文艳,于安芬,白滨,李瑞琴. 2020

[2]不同类型番茄叶酸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初步分析. 崔亚楠,韩莉妲,舒金帅,王孝宣,黄泽军,国艳梅,刘磊,杜永臣,张春义,李君明. 2020

[3]花生栽培种和野生种的种间杂交研究——第Ⅲ报花生属A.stenozsperma的同源四倍体及其利用. 周蓉. 1987

[4]花生属植物起源、分类及花生栽培种祖先研究进展. 蒋菁,钟瑞春,李忠,冯斗,唐荣华. 2009

[5]栽培种花生(ArachishypogaeaL)不同类型与野生种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翁跃进,周蓉. 1986

[6]四棱豆. 张德纯. 2009

[7]棉属种间杂交选育抗蚜虫新种质系. 蔚富生,黄穗兰,冀丽霞,郭宝德. 2012

[8]豆薯. 张德纯. 2015

[9]沙打旺. 张文淑. 2002

[10]辣椒野生和栽培种种子萌发特性比较研究. 刘周斌,欧立军. 2017

[11]基于EST-SSR标记的越橘栽培种和几个中国野生种的遗传结构分析. 刘有春,刘成,杨艳敏,孙斌,刘硕,袁兴福,魏永祥. 2017

[12]西葫芦. 张德纯. 2008

[13]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刘红艳,赵应忠. 2011

[14]甘薯. 张德纯. 2015

[15]黄花菜. 张德纯. 2016

[16]菜豆. 张德纯. 2009

[17]近缘两个木薯品种块根蛋白质组比较分析. 张振文,罗秀芹,林立铭,陈松笔. 2016

[18]野生和栽培木薯叶片的营养及饲料价值研究. 杨龙,张冠冬,宋雁超,Andrew Westby,李开绵,陈松笔. 2017

[19]莱豆. 张德纯. 2009

[20]蕉芋. 张德纯.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