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和叶对祁门红茶品质的贡献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汉琛

作者: 周汉琛;杨霁虹;刘亚芹;王辉;徐玉婕;黄建琴;雷攀登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祁门红茶;感官审评;滋味成分;挥发性化合物;糖苷类香气前体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24 期

页码: 220-228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叶片、茎对祁门红茶品质的贡献,本研究以'凫早2号'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将其嫩叶、嫩茎、单芽和完整芽叶(一芽二叶为主)分别制成红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结合感官审评、喜好度评价,深入分析4种红茶的香气、滋味品质及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4种红茶香气类型均为甜香型,一芽二叶红茶甜香较高;芽红茶滋味鲜爽度较高;嫩茎加工红茶喜好度评价得分最高.代谢物分析显示,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在芽红茶中最高,在茎红茶中最低;游离氨基酸在茎红茶中显著富集,达到80mg/g;槲皮素及其芸香糖苷在茎红茶中含量较高,而山柰酚-3-O-葡萄糖苷及其芸香糖苷在叶片红茶中含量最高.4类红茶的茶红素类/茶黄素类比值分别为11.6(一芽二叶红茶)、9.4(芽红茶)、14.6(叶红茶)和8.2(茎红茶)..挥发性代谢物分析显示,茎红茶中的挥发性物质总量(32.37 μg/g)显著低于芽红茶(100.01 μg/g)、叶片红茶(95.67 μg/g)及完整芽叶红茶(92.42 μg/g);苯甲醛、苯乙醛及吲哚在茎红茶中含量较高,而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及芳樟醇氧化物在叶片红茶中的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嫩茎富含游离氨基酸及叶片中丰富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对祁门红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分类号: S571.1%O657.7%Q344+.13

  • 相关文献

[1]基于滋味成分变化的祁门红茶发酵程度差异研究. 刘亚芹,王辉,杨霁虹,周汉琛,黄建琴,雷攀登. 2022

[2]贮藏对祁门红茶风味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徐玉婕,周汉琛,张晓磊,刘亚芹,雷攀登. 2025

[3]不同产地商业品种香菇的滋味成分分析及评价. 陈万超,杨焱,冯杰,于海龙,宋春艳,刘艳芳. 2015

[4]冲泡用水中Mg2+对红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及机制. 刘艳艳,许勇泉,陈建新,汪芳,陈根生,尹军峰,刘政权. 2020

[5]水中Na~+浓度对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及其内在原因分析. 嵇伟彬,龚晓燕,许勇泉,许明峰,陈建新,尹军峰. 2017

[6]水中Ca~(2+)质量浓度对龙井茶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 杨悦,张英娜,许勇泉,汪芳,陈建新,戴前颖,尹军峰. 2016

[7]大黄鱼成鱼养殖阶段滋味物质分析. 郭全友,张秀洁,姜朝军. 2019

[8]不同产地绿茶茶汤中主要滋味成分含量研究. 金孝芳,曹丹,马林龙,刘艳丽. 2016

[9]保康不同等级绿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郑琳,刘盼盼,龚自明,王雪萍,程一方,杨伟,唐前勇,郑鹏程. 2021

[10]水中 Na+质量浓度对绿茶茶汤滋味品质影响及其内在原因分析. 嵇伟彬,龚晓燕,许勇泉,许明峰,陈建新,尹军峰. 2017

[11]真空冷冻干燥对牡蛎品质的影响. 高加龙,沈建,章超桦,秦小明. 2015

[12]水中SiO32-对红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 刘艳艳,刘政权,陈建新,汪芳,许勇泉,尹军峰. 2020

[13]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及咖啡碱差异分析. 徐玉婕,戴晓晶,吴纪忠,刘亚芹,周汉琛,杨霁虹,王辉,黄建琴,丁勇,雷攀登. 2023

[14]基于电子舌对不同品种鲜莲子滋味成分的分析. 杨银爱,郜海燕,牛犇,陈杭君. 2023

[15]渥堆时间对黟县黑茶滋味品质及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 王辉,周汉琛,刘亚芹,杨霁虹,张晓磊,徐玉婕,雷攀登. 2024

[16]热泵干制和射频干制对大球盖菇风味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李文,陈万超,吴迪,张忠,刘朋,李正鹏,杨焱. 2024

[17]有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滋味化学特征分析. 谢晨昕,赵锋,蔡亚威,陈苑旻,林喜盈,林笑茹,蔡良绥,林进玉,苏英斌,郭丽. 2025

[18]不同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肌肉熟制前后滋味差异. 刘煊,邱文兴,胡传锋,杜柳,刘栋银,向开凯,汪超,乔宇. 2025

[19]祁门红茶香气问题的研讨. 汪德滋. 2018

[20]祁门红茶香气成分的初步研究. 舒庆龄,赵和涛.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