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俊杰
作者: 丁俊杰;文景芝;胡国华;陈庆山;刘春艳;顾鑫;郑天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鉴定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7 年 26 卷 05 期
页码: 153-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6年采用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研究,鉴定出2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它们是:东农03-8784、绥00-1053,占供试材料的2.78%。;鉴定出8份抗病大豆新品系,它们是:哈交20-5489、黑河00-1368、垦01-3273、农大05089、农大25146、农大25299、农大25710、绥99-3213,占供试材料的11.11%;45份中抗灰斑病的大豆新品系,占供试材料的62.50%;其它是感病或高感材料。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后代抗灰斑病鉴定筛选.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李宝英. 2005
[2]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申宏波,文景芝,苗兴芬,丁俊杰,顾鑫,郑天琪,马淑梅. 2007
[3]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丁俊杰,顾鑫,杨晓贺,胡国华,陈庆山,刘春燕,申宏波. 2011
[4]大豆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高雪冬,李灿东,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0
[5]乙烯应答因子抗大豆灰斑病功能研究. 张彪,黄军艳,董彩华,赵美霞,汪承刚,刘胜毅. 2010
[6]大豆的农艺性状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关系的初步分析. 李海英,冷艳华,倪宏涛,杨庆凯. 2001
[7]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的SI分析. 金振国. 2008
[8]大豆抗灰斑病新抗源的选育及利用. 郭泰,刘忠堂,齐宁,张荣昌. 1996
[9]大豆亲本材料灰斑病抗性评价. 薛红. 2009
[10]早熟高蛋白大豆品种黑河43. 刘发,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洪昌,刘英华,韩德志. 2018
[11]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Ⅰ.大豆叶片气孔密度、茸毛密度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李海英,倪红涛,杨庆凯. 2001
[12]大豆灰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及转BnERF104大豆的灰斑病抗性研究. 张彪,黄军艳,董彩华,赵美霞,汪承刚,刘胜毅. 2011
[13]早熟高蛋白大豆品种黑河43. 刘发,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洪昌,刘英华,韩德志. 2018
[14]大豆褐斑粒的发生及其预防. 陈怡. 1998
[15]大豆核心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利用. 魏云山,王会才,丁素荣,张晓荣,刘迎春. 2010
[16]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疫霉根腐病鉴定与评价. 申宏波,丁俊杰,于永梅,姚文秋,顾鑫,杨晓贺,郑天琪,赵海红. 2010
[17]吉林省大豆骨干亲本及主推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赵洪锟,李启云,王玉民,张明,庄炳昌. 2000
[18]大豆内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和促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周怡,毛亮,张婷婷,程林梅,牛天贵. 2009
[19]6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综合表现研究. 谢飒英,朱倩,贾琛,史俊东,姜南. 2019
[20]山东省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 邢邯,赵经荣,战明奎,李佩,盖钧镒.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分数阶微分的葡萄叶片SPAD值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
作者:郭松;舒田;刘春艳;冯恩英;王文静;蒋丹垚
关键词:葡萄叶片;SPAD;分数阶微分;光谱指数;GA-XGBoost回归
-
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
作者:陈晓叶;许鑫;张春蕾;袁珊;陈福禄;蒋炳军;武婷婷;辛大伟;孙石;陈庆山;韩天富
关键词:大豆;再生芽;生根;子叶植株;嫁接
-
机械深松对苏打盐碱土盐碱特征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顾鑫;李娜;任翠梅;王丽娜;芮海英;张丽娜
关键词:机械深松;土壤pH;土壤电导率(EC);玉米生长
-
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土pH、电导率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顾鑫
关键词:秸秆还田;苏打盐碱土;PH;电导率
-
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鑫;刘伟;朱志国;徐礼英;孟雪;童婷婷;姜淑华;丁俊杰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毒力差异基因
-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不同品种香稻米快速鉴别方法
作者:卞景阳;孙兴荣;刘琳帅;邵凯;冯鹏;车野;胡禧熙;顾鑫;徐磊;李杰
关键词:指纹图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特征风味;香稻米;挥发性成分
-
粳稻新品种龙平386的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杨晓贺;吴彦龙;姚亮亮;高雪冬;张茂明;邱磊;王自杰;张家智;丁俊杰
关键词:粳稻;龙平386;选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