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和土层厚度深度对紫色土胶体迁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宏

作者: 王宏;徐娅玲;刘海涛;林超文;张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垄作;秸秆覆盖;紫色土胶体;地表径流;壤中流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1672-3317

年卷期: 2020 年 003 期

页码: 25-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不同粒径土壤胶体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微区试验,设置不同耕作措施(平作、垄作、平作+完整秸秆覆盖、垄作+完整秸秆覆盖、平作+粉碎秸秆覆盖、垄作+粉碎秸秆覆盖),并在平作条件下设置不同紫色土土层厚度(20、40、60、80、100、120 cm)处理,研究不同措施对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产流量、不同粒径范围(0.45~2、0.22~0.45μm、<0.22μm)胶体出流浓度和流出量的影响.[结果]①秸秆还田覆盖处理能够显著减少地表径流的产流量,但是会增加壤中流的产流量,特别是完整秸秆还田覆盖;平作条件下,壤中流产流量会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②垄作或垄作+秸秆覆盖处理与平作处理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大粒径范围胶体的出流质量浓度和流出量,而且对壤中流中<0.22μm粒径的胶体出流质量浓度和流出量降低程度也比较显著.③小粒径的胶体容易随地表径流迁移,而壤中流中粒径较大的胶体更加容易迁移,小粒径胶体颗粒随着紫色土土层厚度的增加出流质量浓度和流出量都会减少.[结论]对于不同耕作措施而言,垄作+粉碎秸秆覆盖处理对于减少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量,以及减少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胶体的流出质量浓度和流出量都比较显著.对于不同紫色土土层厚度处理而言,土层深度越深胶体流出量越少,而且小粒径胶体比大粒径胶体更难从壤中流中流出.

分类号: S153.3

  • 相关文献

[1]应用欧洲分布式WaSiM-ETH模型模拟中国南方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水文过程. 王毅,张斌,Harald Zepp. 2012

[2]不同覆盖措施对鄂西土地整治区养分流失的影响. 徐大兵,邓建强,上官力,覃永生,佀国涵,袁家富,赵书军,王瑞. 2016

[3]不同覆盖措施对鄂西土地整治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徐大兵,邓建强,上官力,覃永生,佀国涵,袁家富,赵书军,王瑞. 2015

[4]扭黄茅+三芒草群落对干热河谷区雨后径流的再分配作用. 杨淏舟,王艳丹,岳学文,余建琳,史亮涛,冉林,何光熊. 2021

[5]干热河谷雨养坡地剑麻和番麻的径流分配作用及水土保持效应. 何光熊,易克贤,陈何龙,陈涛,王艳丹,张梦寅,岳学文,金杰,史亮涛. 2019

[6]三峡库区坡耕地免耕秸秆覆盖下氮磷流失特征. 李刚浩,夏颖,黄敏,范先鹏,吴茂前,程子珍,夏淑洁. 2023

[7]红壤丘陵区坡地降雨壤中流产流过程试验研究. 王峰,沈阿林,陈洪松,陈家宙. 2007

[8]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淋失特征. 李太魁,杨小林,花可可,寇长林. 2018

[9]不同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张斌艳,何光熊,王艳丹,杨淏舟,余建琳,冷鹏,方海东,史亮涛,冉林. 2025

[10]贵州山区坡耕地钾素输入与输出研究. 陈正刚,李剑,朱青,王小多. 2009

[11]水保措施对红壤旱地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 钟义军,黄欠如,武琳,叶川,成艳红,孙永明,章新亮. 2014

[12]苎麻对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 钟义军,武琳,黄欠如,廖绵清,叶川,成艳红,孙永明,章新亮,熊春贵. 2014

[13]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5

[14]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 白清云. 2000

[15]密云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效益的研究. 高鹏,王礼先. 1993

[16]上海郊区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 徐四新,诸海焘,蔡树美,张德闪,付子轼. 2018

[17]减量施肥对崇礼区农业氮磷流失的削减效应. 刘蕾,张国印,郜静,李玭,王凌,徐万强,赵欧亚. 2019

[18]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氮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 2018

[19]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 刘红江,郭智,郑建初,盛婧,张岳芳,陈留根. 2018

[20]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王鑫,盛婧.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