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杰
作者: 何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生长;形态变化;水质
期刊名称: 水产养殖
ISSN: 1004-2091
年卷期: 2008 年 29 卷 05 期
页码: 13-14
摘要: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初次选育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主养密度1200尾/666.7m2,经过100d生长,平均规格达273.0g,其中雌、雄规格分别大于258.0g和345.0g。在生长过程中,体重趋于直线型增长(W=48.53L-603.8,R2=0.812),个体体重差异趋于减小,体型趋向变宽变厚,试验期间每月间隔差异极其显著(P<0.0001)。溶氧和温度为限制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分类号: S965.125
- 相关文献
[1]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高攀,蒋明,赵宇江,吴凡,刘伟,冷向军,文华. 2009
[2]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田昌凤,刘兴国,车轩,顾兆俊,曾宪磊,朱浩,杨家朋. 2017
[3]基于固着藻类反应器的生态沟渠构建(英文). 陶玲,朱建强,李晓莉,张世羊,张春雪,宋景华,李谷. 2012
[4]基于生物絮团技术的碳源添加对池塘养殖水质的影响. 罗亮,徐奇友,赵志刚,祖岫杰,闫有利,缴建华. 2013
[5]放养密度和微生态制剂对施氏鲟养殖水质的影响. 王秋实,张镜群. 2017
[6]2种规格全雌牙鲆池塘养殖效果分析与评价. 孙朝徽,司飞,任建功,徐岩,刘霞,于清海,傅少华,徐晨曦. 2021
[7]白沙参池塘生态养殖的关键参数及技术. 李修岩,储霞玲,陈水春,赖可思,毛海峰,方春海. 2015
[8]细鳞鱼在人工流水养殖下的生长特性. 牟振波,李永发,徐革锋,刘洋,丛宇. 2011
[9]放养密度对池塘养殖施氏鲟幼鱼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 王秋实,孙大江,赵春刚. 2015
[10]池塘养殖刺参幼参的成活率变化和生长特点. 于东祥,宋本祥. 1999
[11]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 孙毅,徐钢春,聂志娟,高建操,邵乃麟,朱昊俊,高峰. 2024
[12]水蕹菜浮床对盐碱地池塘水质与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袁泉,任艳,周文宗,李为,刘家寿,张堂林. 2019
[13]不同鲤养殖模式生物絮团系统中鱼体的生长及水质. 赵志刚,罗亮,王常安,李晋南,王连生,都雪,徐奇友. 2017
[14]投喂发酵饲料对刺参能量收支、生长、酶活性及其养殖水质的影响. 王凤军,廖梅杰,王印庚,李彬,秦蕾,王治平,范瑞用,刘毅. 2021
[15]密度胁迫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影响. 张海恩,何玉英,李健,胡硕,韩旭. 2020
[16]过氧化氢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和生长的影响. 张扬,钟扬美,李鹏泉,陈启沂,陈琛,唐保军. 2021
[17]活性酵素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杨铿,蒋魁,洪敏娜,徐创文,陈海谊,胡晓娟,曹煜成,杨莺莺. 2019
[18]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研究. 卫育良,王建学,徐后国,梁萌青. 2021
[19]生物絮团技术对室内培育小规格罗非鱼种的影响. 李朝兵,李志斐,韩林强,杜玉东. 2015
[20]零换水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和糖蜜对水质和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唐汇娟,张轩豪,孔重敏,郝乐,李博星,余祥勇,刘丽.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种植年限茭白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特征
作者:艾然;何杰;林海忠;翁丽青;陈照明;马军伟;王强
关键词:茭白;种植年限;土壤有机碳;有机碳组分;碳-13核磁共振(13C NMR)
-
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作者: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李芳;杨新琴;何杰;马雅敏
关键词: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
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土壤氨挥发及茭白产量的影响
作者:林海忠;何杰;解崇斌;陈佳佳;陈照明;何莉莉;陈剑兵;王强
关键词:茭白;氨挥发;专用肥;缓释肥;生物炭基肥
-
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闻汉;陈照明;张金萍;林海忠;何杰;张耿苗;赵钰杰;王强;马军伟
关键词:水稻土;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氧化亚氮;氨氧化微生物
-
杂交籼稻新组合广8优8318产量形成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作者:马义虎;周翠;何方印;顾天飞;朱练峰;何贤彪;陈剑;齐文;蒋海凌;何杰
关键词:杂交籼稻;广8优8318;产量;品质;生育特性
-
黄岩区茭白营养品质分析
作者:赖爱萍;何杰;刘岩;朱加虹;胡桂仙
关键词:黄岩区;茭白;品质;品种
-
15N示踪法研究生物炭施用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肥去向的影响
作者:陈照明;王强;刘晓霞;林海忠;何杰;俞巧钢;马军伟
关键词:生物炭;水稻;氮肥利用率;氮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