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红军
作者: 刘红军;金益;董玲;李晓辉;曹士亮;高明波;罗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密度;施氮水平;生物产量;栽培模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08 年 02 期
页码: 42-44
摘要: 以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5种密度和5个施氮水平对东庆1号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优组合方案和高产栽培模式。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密度和施氮量对雅玉8号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霞,彭建华,罗付香,刘海涛. 2015
[2]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崔爱民,张久刚,张虎,单皓,贾康民. 2011
[3]施氮水平对不同栽培模式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孔令安,张宾. 2010
[4]施氮水平与密度对马铃薯会-2产量影响的回归分析. 邓宽平,罗治霞,丁海兵. 2008
[5]苏南丘陵农区夏播青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储国良,刘泉,花卫华,徐志伟,刘亚柏. 2011
[6]青贮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李永刚,王婷. 2005
[7]分蘖多穗型青贮玉米密度对生物产量的影响及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冯国郡,阿不来提·阿不拉,梁晓玲,李铭东. 2003
[8]青贮玉米庆红509的密肥组合试验. 李兰青,邓鹏,吴小奋,黄晓,李志森. 2024
[9]密度及氮、磷、钾配比对甜高粱生物产量和茎秆含糖锤度的影响. 王艳秋,邹剑秋,张志鹏,朱凯,张飞. 2012
[10]青贮玉米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 王婷,王友德,陈树宾,郭斌,秦廷建,徐斌,张丽华,段震宇. 2005
[11]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12]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刘玉平,李瑞平,李志刚. 2010
[13]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张文伟,耿智广,黄浩钰,付金元,陆立银,李峰. 2017
[14]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0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15]西藏半高寒农区早熟甘蓝型油菜栽培技术要点及建议. 尼玛次仁,登增卓嘎,南志强,王晋雄,李施蒙,袁玉婷,唐琳,次仁白珍,赵彩霞,杨广环,白玛央金,仁增. 2023
[16]施氮水平对玉米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张磊,孔丽丽,侯云鹏,于雷,李海燕,王立春. 2020
[17]间作和施氮水平对玉米和花生农艺性状及花生结瘤的影响. 乔月彤,蒋曦龙,李晓靖,王澜,薛燕慧,夏海勇. 2022
[18]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周超,王俊强,韩业辉,许健,徐婷,于运凯,王连霞,柴丽丽,赵蕾,丁昕颖. 2023
[19]施氮水平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钟维,韦德斌,向英,黄明卡,农建步. 2016
[20]不同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景立权,赵福成,王德成,袁建华,陆大雷,陆卫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面向物联网的改进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
作者:谢勇;孙传恒;罗娜;邢斌
关键词:区块链;共识算法;信任模型;快速节点;物联网;拜占庭容错;仿真实验
-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文跃;于滔;曹士亮;马雪娜;唐贵;高利;杨耿斌
关键词:糯玉米;SNP;类群划分;遗传分析
-
基于Na+、K+相关指标动态监测玉米苗期盐碱胁迫伤害
作者:孙博;张春宵;刘俊宇;董菁;金峰学;刘学岩;石创业;吴松权;李晓辉
关键词:玉米;盐碱胁迫;Na+含量;K+含量;Na+/K+比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作者: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关键词:玉米;机器学习;交叉验证;类群划分;判别分析
-
玉米P5CS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刘俊宇;张春宵;孙博;董菁;石创业;吴委林;李晓辉
关键词:玉米;P5CS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盐碱胁迫;基因表达
-
52份玉米新材料萌发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马雪娜;于滔;张建国;曹士亮;杨耿斌;李文跃
关键词:玉米;萌发期;耐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苦荞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作者:董玲;张凤菊;籍子涵;李家漫;赵驰;李琦;阿木布哈;黄巧莲;李治华
关键词:苦荞;黄酮;提取;绿色溶剂;天然低共熔溶剂;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