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肥控对通优粳1号产量影响及高产技术优化(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根友

作者: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通优粳1号;基本苗;施N肥;多效唑;产量

期刊名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1222-1227

摘要: 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55.2×10~4/hm~2、施N量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产量>112 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60.1×10~4/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密肥控对通优粳1号产量影响及高产技术优化.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2017

[2]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3]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英文).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4]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汪波,柯裴蓓. 2020

[5]黑宝石1号小麦高产栽培密肥技术优化研究(英文).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2017

[6]黑宝石1号小麦高产栽培密肥技术优化.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2017

[7]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李振华,丰明,马少康,杨桂霞. 2010

[8]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建军,张存良,刘爱锋,张怀友,毕德锋,杭新杰. 2001

[9]播种量与氮肥运筹方式对直播早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程建平,张旅峰,吴建平,柯传勇,金卫兵,范绍斌,罗又红,程磊. 2010

[10]不同基本苗对超级稻南粳45、南粳49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仲维功,杨杰,范方军,朱金燕,李文奇,王芳权. 2015

[11]不同基本苗对‘南粳51’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王军,仲维功,杨杰,范方军,朱金燕,李文奇,王芳权. 2015

[12]不同基本苗对直播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梅金先,梅少华,程建平,张世春,袁广丰,钱太平,周灿金,封永铸. 2008

[13]基本苗数和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李姗姗,李乃新,张铁恒. 2008

[14]杂交水稻稀播条件下机插取秧量研究. 许有尊,吴文革,汪新国,周永进,陈刚,胡琪峰,余友玲. 2014

[15]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移栽叶龄及穴基本苗适宜值研究. 段秀建,张巫军,姚雄,李经勇,唐永群,文明,肖人鹏. 2021

[16]杂交晚粳通优粳1号高产制种技术(英文).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7]杂交晚粳通优粳1号高产制种技术.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8]优质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通优粳1号. 周根友,王素宏,夏华. 2016

[19]多效唑施用量与时期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涂祥敏,赖卫,杨红,刘崇政,詹永发,余文中. 2009

[20]多效唑对马铃薯会-2光合效应及生长的影响. 芶久兰,孙芳,孙锐锋,何佳芳,钱晓刚.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