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研究茶树富集氟的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强

作者: 赵强;郜红建;张家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品种;氟含量;富集;转移;主成分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672-352X

年卷期: 2017 年 44 卷 05 期

页码: 768-7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体内氟的富集转运特性及其归类划分。结果表明,茶树不同器官氟含量表现为老叶(243.59 mg·kg~(-1))>嫩叶(101.60 mg·kg~(-1))>根(7.53 mg·kg~(-1))、茎(7.87 mg·kg~(-1))的规律,老叶和嫩叶氟含量分别在124.10~464.69 mg·kg~(-1)和39.77~256.21 mg·kg~(-1)之间,品种间氟含量差异显著(P<0.05)。茶树老叶和嫩叶氟含量、氟的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在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73.89%)中的载荷系数大于0.9,可据此将不同茶树品种聚氟特征分为4类:乌牛早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106.1)和转移系数(39.4),老叶(464.69 mg·kg~(-1))和嫩叶(256.21 mg·kg~(-1))氟含量较高,为高富集高转移型;凫早2号具有较低的富集系数(34.2)和转移系数(6.7),老叶(124.10 mg·kg~(-1))和嫩叶(39.77 mg·kg~(-1))氟含量较低,为低富集低转移型;龙井43和平阳早的富集系数(55.8~71.7)中等,转移系数(4.9~5.8)较低,老叶(264.10~274.21 mg·kg~(-1))和嫩叶(83.04~117.05 mg·kg~(-1))氟含量中等,为中等富集低转移型;浙农113等茶树品种具有中等富集系数(48.9~65.4)和转移系数(7.9~12.7),老叶(203.69~238.98 mg·kg~(-1))和嫩叶(75.72~100.17 mg·kg~(-1))氟含量也中等,为中等富集中等转移型。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茶叶中氟元素的利和弊. 朱永新. 2008

[2]茶叶氟研究进展——累积特性、含量和人体健康关系评价. 阮建云,杨亚军,马立峰. 2006

[3]镉胁迫下春小麦中镉的分布、富集及转移规律. 张丙春,王磊,孟立红,范仲学,王峰恩,董崭,赵平娟,吕潇. 2010

[4]工业大麻“云麻2号”对重金属Pb、Cu和Cd富集特征的研究. 许艳萍,陈璇,郭孟璧,张庆滢,邓剑川,杨明,郭鸿彦. 2015

[5]不同红麻品种修复中轻度镉污染农田试验. 黄玉敏,尹明,巩养仓,邓勇,李建军,唐慧娟,陈安国,赵立宁,潘根,常丽,李德芳,黄思齐. 2018

[6]汞在春小麦植株中的富集及转移规律研究. 张丙春,任凤山,孟立红,范仲学,王峰恩. 2011

[7]茶叶氟含量现状及控氟措施研究进展. 钟兴刚,覃事永,罗意,谭正初. 2016

[8]我国茶叶氟含量状况研究. 马立锋,石元值,阮建云,韩文炎. 2002

[9]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稻米中氟含量. 何小嫣,方长云,孙成效. 2014

[10]硫酰氟熏蒸粮食氟残留量的测定. 徐国淦,李广年,王淮洲. 1982

[11]工业氟污染对小尾寒羊牙齿和骨骼中氟含量的影响. 韩天龙,王敏. 2010

[12]氟铝互作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钟秋生,林郑和,郝志龙,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2019

[13]氮磷钾肥料对茶园土壤溶液中氟含量的影响. 张永利,王烨军,宋莉,苏有健,罗毅,廖万有. 2017

[14]165个茶叶样品中的氟含量水平分析和基于斑马鱼模型的骨毒性研究. 张悦,马婉君,严寒,石亚丽,彭佳堃,林智,吕海鹏. 2023

[15]干制水产品中氟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耿冠男,周德庆,朱兰兰,宁劲松. 2010

[16]砖茶氟含量偏高的原因分析研究. 贾海云,童雄才,彭福元. 2003

[17]降低人体摄入砖茶氟含量的技术措施. 粟本文,谭正初,宁静,刘淑娟. 2008

[18]南极磷虾中氟含量的调查分析. 朱兰兰,赵彦玲,赵晓君,张晓燕,周德庆. 2012

[19]南极磷虾粉作为鲟鱼饲料蛋白源的营养和氟含量的分析. 龚洋洋,黄艳青,陆建学,黄洪亮,高露姣. 2013

[20]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叶中氟及主要呈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杨天铭,马玉青,梁名志.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