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晚稻的简化施肥技术和施肥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汪寅虎
作者: 汪寅虎;张明芝;周德兴;顾永明;柯福源;顾伽华;赵忠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简易施肥技术;单季晚稻;养分吸收;氮肥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89 年 02 期
页码: 27-36
摘要: 上海郊区1985年恢复单季晚稻种植以来,施肥方法烦琐,肥料用量偏高,花工多,成本高,因此在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对单季晚稻施肥技术和用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研究所获结果有三点:1.欲使单季晚稻每亩产量达425—500公斤,可在每亩施猪塮15担的基础上,施用纯氮15—20斤,分两次施用。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移栽前作基肥全耕层施入,三分之一在幼穗分化前5—7天作追肥施用。2.该项施肥技术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该项施肥技术不存在养分平衡失调的问题。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王建红,曹凯,张贤. 2014
[2]等量蚕豆鲜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单季晚稻的影响. 王建红,张贤,曹凯,华金渭. 2015
[3]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王建红,曹凯,张贤. 2014
[4]不同施氮水平和方式对大麦养分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双全,李玉影,姬景红,佟玉欣,刘晓莉,徐猛. 2012
[5]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范向斌,白小东,杜培兵,王宏庭. 2020
[6]不同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陈曦,陈新平,罗永,牟勇,吕世华,徐开未. 2014
[7]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萝卜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谭魁孙,王绥干,张冬明,王禹,吴光辉. 2022
[8]施氮量对多用型甘薯济薯21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孙泽强,董晓霞,王学君,郑东峰,张立明,王庆美,解备涛. 2013
[9]氮磷水平对结球甘蓝生长、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顾闽峰,费月跃,彭亚明,王军,李建斌,王神云. 2016
[10]不同施氮水平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汤明尧,张炎,胡伟,胡国智,李青军,姚银坤,高媛. 2010
[11]不同施氮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胡国智,冯炯鑫,张炎,吴海波,熊韬,李青军. 2013
[12]CO_2浓度升高与氮肥施用对棉田土壤氮素的影响. 吕宁,尹飞虎,高志建,刘瑜,谢宗铭. 2014
[13]氮和钙交互作用对番茄氮素吸收的影响. 娄春荣,韩晓日,肖千明,孙文涛,邱卫文,付仲鑫. 2004
[14]氮肥追施方式对不同类型土壤玉米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孔丽丽,杨建,于雷,尹彩侠,秦裕波,李前,张磊,侯云鹏,谢佳贵,王立春. 2015
[15]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马云祥. 2014
[16]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磷肥对春青稞干物质、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 边巴卓玛,宋国英,刘国一. 2025
[17]施氮量对藜麦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廖雨,胡雨彤,冯耀祖,俞天胜,张少民,贾宏涛. 2024
[18]氮肥分配比例对免耕强化栽培单季晚稻的影响. 黄洪明,吴美娟,徐志福. 2008
[19]土壤供氮特性与水稻优化施肥运筹方式研究. 吴敬民. 1996
[20]单季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骆江英,李敏,吴春艳,唐旭,杨生茂,陈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即食米饭巴氏杀菌工艺研究
作者:陈丽敏;张强;郜海燕;周德兴;陈杭君
关键词:即食米饭;巴氏杀菌;工艺参数;品质变化
-
有机堆肥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改良的作用
作者:周德兴;袁大伟;何七勇
关键词:废弃物;有机堆肥;循环利用;土壤改良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科研院所的科学发展
作者:李军;赵星海;殷勤;柯福源;杨建军;金胜男
关键词:人才队伍;科学发展;科学人才观;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
植物根系对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条件的影响
作者:王晟;徐祖信;李怀正;周德兴
关键词:人工湿地;垂直流;植物分蘖;水力条件
-
以人为本:农业科研机构人事人才工作的主线
作者:李军;殷勤;柯福源;秦斌凤;杨建军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事人才;主线与灵魂;思路与对策
-
农业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作者:殷勤;柯福源;王建明;陆天华;秦斌凤;陈荣
关键词:绩效考核;农业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
-
人体营养元素施肥初论
作者:赵定国;周德兴
关键词:人体营养;植物营养;加富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