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秀娟

作者: 杨秀娟;陈福如;何玉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生物学特性;杀菌剂药效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3 年 18 卷 02 期

页码: 26-29

摘要: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在碳源中,以对蔗糖、乳糖和葡萄糖利用为佳,其中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病菌产孢;在氮源中,以对蛋白胨、磷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钾利用为佳,其中硝酸钾最适合病菌产孢,而硫酸铵不利病菌生长,尿素可抑制病菌生长。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100mg·L-1浓度的50%施保功WP、50%多菌灵WP、68%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50%多菌灵·施保功WP均能有效抑制该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50%多菌灵·施保功WP1.00kg·hm-2防治枇杷叶斑病效果最好,防效为93.27%;68%多菌灵·代森锰锌WP2.50kg·hm-2次之,防效为80.34%。

分类号: S436.67

  • 相关文献

[1]杨梅枯萎病流行规律调查及病原菌初步鉴定. 陈方永,王引,倪海枝,鹿连明,陈赟,任正初. 2011

[2]海南三药槟榔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李博勋,王延丽,谢昌平,时涛,黄贵修. 2014

[3]海南芒果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胡美姣,杨波,李敏,杨冬平,蒲金基,张正科,高兆银. 2013

[4]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枇杷主干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鲁海菊,郝小燕,崔同敏,张晓永,郑肖兰. 2014

[5]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6株枇杷主干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陶宏征,张建春,鲁海菊,陆林和,郑肖兰. 2015

[6]枇杷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比较分析. 孙淑霞,陈栋,涂美艳,刘佳,江国良. 2017

[7]枇杷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阮宏椿,陈福如,杨秀娟,严琰,方琴. 2005

[8]枇杷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谷会,陈维信,刘爱媛,冯淑杰,齐颖. 2009

[9]10份椰子种质资源对灰斑病室内抗性评价. 余凤玉,刘蕊,孙程旭,唐庆华,宋薇薇,牛晓庆. 2024

[10]怒江干热河谷流域小粒咖啡叶部病害病原分离与鉴定. 王娜,严炜,马东晓,杨旸,胡发广,付兴飞,李贵平,喻好好,娄予强,李亚男. 2025

[11]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枇杷上的效应初报. 王飞,李清华,李昱. 2003

[12]6种植物防冻剂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 唐威,储春荣,郄红丽,王化坤. 2015

[13]1O~12月份柑橘、枇杷、杨梅管理技术要点. 施书星. 2007

[14]浙江枇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何理坤,陈方永,王冬米. 2011

[15]枇杷种质数量分类中系统聚类方法的探讨. 胡文舜,骆键夫,黄爱萍,许奇志,李韬,魏秀清,张立杰,郑少泉. 2009

[16]枇杷组培苗的过渡栽培. 陈扬祥,杨永青. 1992

[17]云南、贵州部分野生枇杷种质资源花序性状观察. 黄爱萍,陈秀萍,骆键夫,魏秀清,郑珊,章希娟,张小艳,许奇志,陈秀妹,郑少泉. 2010

[18]枇杷不同处理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陈方永,苏建,陈国文,张利平,任正初,罗君琴. 2006

[19]贵阳地区枇杷果园常见害虫种类调查. 张斌,耿坤,李德友,莫莉娅. 2012

[20]不同颜色粘虫板对枇杷果园昆虫的诱集效应. 耿坤,张斌,李德友,余杰颖,莫莉娅.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