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因子对‘绥杂7号’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申晓慧

作者: 申晓慧;姜成;冯鹏;李如来;郑海燕;杨贺;李建东;郭伟;李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密度;施肥量;播期;产量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5 年 5 卷 11 期

页码: 4-9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因子对‘绥杂7号’产量影响的综合效应,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粒用高粱‘绥杂7号’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DPS统计软件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建立的回归模型为:Y=8218.18312-446.78324X12-287.68422X22-567.34494X32。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肥量、播期3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密度与肥料、密度与播期、肥料与播期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得出:以上两两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绥杂7号’获得7330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因子组合方案为栽培密度17.154~18.846万株/hm2,施肥量为211.8~150.7 kg/hm2,播种日期为5月7号—5月12号。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措施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曹雄,梁晓红,黄敏佳,申登高,李占林. 2015

[2]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新型蓝粒杂交小麦‘11S12’产量的影响. 胡海,汪灿,杨浩,胡丹,袁晓辉,李中安,易泽林,阮仁武. 2014

[3]栽培因子对合农63大豆产量的影响. 申晓慧,姜成,刘婧琦,赵桂范,冯鹏,郭泰,王谦玉,张敬涛. 2012

[4]四川丘区播期与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双低油菜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罗华友,李红,汤天泽,杨尧,张体刚,刘念,范其新,李芝凡,蒙大庆. 2017

[5]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油菜国豪油8号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郭子荣,刘念,张体刚,汤天泽,范其新,李芝凡,蒙大庆. 2016

[6]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对“长农39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齐霞,李中青,郭二虎,祁丽婷,王瑞,王敏,孙万荣,任先忠. 2016

[7]鲁棉研21号适宜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 陈文,胡浩,王玉华,马峰,刘继永,孟庆华. 2009

[8]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对晚稻的效应. 吴建平,邢丹英,高剑华,杨伟明,许少华,朱诗汉,罗耀美,杨柳. 2009

[9]早熟高梁杂交种晋早94―1栽培技术研究. 曹昌林,高德进. 1999

[10]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水分对早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吴建平,邢丹英,高剑华,杨伟明,许少华,朱诗汉,罗耀美,杨柳. 2009

[11]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大麦新品种“花11”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志伟,施晓钟,陈银华,陆瑞菊,黄剑华. 2009

[12]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张冬梅,张伟,刘恩科,姜春霞,陈琼,韩彦龙,黄学芳,刘化涛,赵聪,池宝亮. 2013

[13]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4]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会-2号产量的影响. 孙伟,李标,邓宽平,雷尊国. 2011

[15]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中棉所6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施庆华,张萼,陈建平,蔡立旺,戚永奎,王海洋,王永慧. 2012

[16]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玉米黔单21产量的影响. 高翔,陶廷英,邓培延,吕海鹤,兰春庭,毛春霞,汪静. 2010

[17]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黔单19号的产量影响. 蔡汝翠,于学萍,高翔,朱怡,邹军. 2008

[18]密肥条件对沿江稻田小麦生长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周根友. 2003

[19]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04

[20]不同施肥量和栽培密度对海陆嫁接棉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 施庆华,蔡立旺,陈建平,戚永奎,张萼,王海洋,王永慧.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