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互作防治棉花枯萎病及增效作用探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德有

作者: 郑德有;左东云;王巧莲;吕丽敏;程海亮;顾爱星;宋国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互作;机理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8 期

页码: 136-14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实验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组合,并探究其增效机理,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互作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挑选EC50最小的2种杀菌剂;通过种子活力和分生孢子萌发实验确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适浓度;两者混用进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两者互作的防治效果及增效作用;通过q RT-PCR测定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途径相关基因在棉花中的表达量。试验结果发现,5种杀菌剂中多菌灵和萎锈灵的EC50最小,对枯萎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13.894 mg/L和29.566 mg/L;综合苄氨基嘌呤和萘乙酸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和对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得到其最适防治浓度分别为5 mg/L和50 mg/L。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防治棉花枯萎病效果最好的为苄氨基嘌呤与多菌灵组合,防效可达80.95%,且具有显著增效作用;qRT-PCR结果显示,JA和SA途径相关基因在药剂处理的棉花中的相对表达显著增加。综上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互作中苄氨基嘌呤与多菌灵组合可对棉花枯萎病进行有效防治,其可通过诱导棉花启动自身的JA和SA防御途径增强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35.621.24

  • 相关文献

[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杀菌剂防治棉花枯萎病效果的影响. 郑德有,顾爱星,左东云,王巧莲,张友平,吕丽敏,程海亮,宋国立. 2022

[2]有机碱催化下烯唑醇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张应年,白林,李玉芳. 2001

[3]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质谱法测定豆芽中10种植物生长剂和杀菌剂. 程盛华,杨春亮,曾绍东,魏晓奕,王明月,李积华. 2016

[4]绿色添加剂溶菌酶及其应用. 许红,徐奇友,刁新平. 2005

[5]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马亮,孙少凯. 2009

[6]棉花枯萎病在盐城农区的发生演变与原因分析. 徐文华,王瑞明,卞同洋,刘标,郑央萍. 2007

[7]植物源5%辣椒碱·茶皂素微乳剂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李芳,王剑,李暮春. 2011

[8]0.5%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对棉花苗期枯萎病防治效果. 师勇强,朱荷琴,冯自力. 2019

[9]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协作研究20年的进展. 马存,石磊岩. 1995

[10]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种的研究. 孙文姬. 1992

[11]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陈其煐. 1992

[12]串珠镰刀菌对棉花枯萎病的交互保护作用研究. 张慧杰,李建社,张卓敏. 1990

[13]棉花枯萎病诱导抗性初步研究. 张大业,张家清. 1996

[14]棉花枯萎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理初探. 贾熙超,杨淑珂,孙红炜,徐晓辉,李凡,路兴波. 2021

[15]转SNC1基因抗枯萎病棉花后代组织结构抗性分析. 雷江荣,王冬梅,李建平,陈勋基,黄乐平. 2010

[16]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作用. 李云卿,李云卿,冯自力,魏锋,周京龙,冯鸿杰,袁媛,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郭庆元,朱荷琴. 2017

[17]棉花感染枯萎病后棉酚及PAL的变化. 宋小轩,陈建华,项时康. 1992

[18]栽培措施与棉花枯萎病危害的关系. 张升,缪卫国,陈向东,艾合买提·买买提,艾合买提·肉孜. 2000

[19]一种面向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棉花常见病害训练数据集. 赵鸿鑫,邵明月,潘攀,王芝奥,牟强,贺子康,张建华. 2023

[20]拮抗链霉菌S-5对棉花病害的防治作用. 李研学,贾恩宽,林德忻,张福锁.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