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NCD-2与化学杀菌剂复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德有

作者: 郑德有;左东云;吕丽敏;王巧莲;程海亮;顾爱星;宋国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枯草芽孢杆菌;杀菌剂;协同防治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2023 年 35 卷 006 期

页码: 509-5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 与化学杀菌剂复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强致病力菌株Vd080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氟啶胺、咪鲜胺、代森锰锌和百菌清这 5 种杀菌剂的毒力;用对峙培养法测定NCD-2 对Vd080 的毒力;筛选出与NCD-2 相容性好的杀菌剂,进一步采用Horsfall法确定菌药复配比例;在室内开展盆栽试验,评价不同复配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效).[结果]5 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Vd080 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有效中浓度为 0.027 mg·L-1,戊唑醇和氟啶胺的抑制效果次之.NCD-2 对Vd080 的有效抑制中浓度为 2.56×107 mL-1(菌体浓度,后同).0.4 mg·L-1 氟啶胺与 2.56×107 mL-1 NCD-2 的相容性最好,达到 79.19%;2.0 mg·L-1 氟啶胺、0.02 mg·L-1 咪鲜胺次之,二者与 2.56×107 mL-1 NCD-2 的相容性分别为 71.29%和 63.20%.2.56×107 mL-1 NCD-2 与 0.4 mg·L-1 氟啶胺、2.0 mg·L-1 氟啶胺和 0.02 mg·L-1咪鲜胺分别按照体积比 3∶7、9∶1 和 1∶1 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强,对Vd080 的抑菌效果最好.室内盆栽试验发现,2.56×107 mL-1 枯草芽孢杆菌NCD-2 与 0.02 mg·L-1 咪鲜胺按体积比 1∶1 复配时,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好(82.81%),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 23.46).[结论]2.56×107 mL-1 枯草芽孢杆菌NCD-2 与 0.02 mg·L-1 咪鲜胺按体积比 1∶1 复配对棉花黄萎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枯草芽孢杆菌对南疆棉花黄萎病、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师勇强,师勇强,冯自力,冯鸿杰,魏锋,赵丽红,朱荷琴. 2017

[2]枯草芽孢杆菌随水滴施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应用研究. 娄善伟,王大光,张鹏忠,鹿秀云,边洋,张晓东,马腾飞,张怀军. 2015

[3]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包衣对棉花黄萎病抑制作用的研究. 娄善伟,张鹏忠,王大光,鹿秀云,边洋,那马加普,马腾飞,努尔塞吾来,张晓东. 2016

[4]枯草芽孢杆菌Czk1与化学杀菌剂协同防治橡胶树根病. 谢立,贺春萍,梁艳琼,李锐,翟纯鑫,吴伟怀,郑金龙,易克贤. 2020

[5]枯草芽孢杆菌Czk1与化学杀菌剂复配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 谢立,贺春萍,梁艳琼,李锐,巩佳莉,翟纯鑫,吴伟怀,易克贤. 2020

[6]枯草芽孢杆菌KXZ-33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控棉花枯萎病的效果评价. 赵莹莹,张军高,李进,梁晶,高翔宇,顾爱星,雷斌. 2022

[7]几种典型生物与化学杀菌剂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龙同,曹春霞,万中义,黄大野,江爱兵,廖先清,杨自文. 2012

[8]棉花黄萎病疑似病田的卫星遥感监测——以TM卫星影像为例. 陈兵,王克如,李少昆,肖春华,王方永,苏毅,唐强,陈江鲁,金秀良,吕银亮,刁万英,王楷. 2012

[9]棉花抗黄萎病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李卫华,胡新燕,杨峰,丁震乾. 2002

[10]棉花抗黄萎病的RAPD标记. 房卫平,许守明,孙玉堂,唐中杰,王家典. 2001

[11]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种综合效益比较. 马奇祥,王振宇,崔小伟,郝俊杰,杜学云. 2010

[12]无病土育棉苗对黄萎病及苗病的防治效果. 孔令甲,李明福. 1996

[13]生物肥和内生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陈丽萌,蔡立旺,施庆华,陈建平,张萼,王海洋. 2013

[14]黄萎病发生级别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刘志欣,李海山,王献革. 2013

[15]不同级别黄萎病对棉花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周玉,赵鸣,马惠,夏晓明. 2008

[16]棉花枯、黄萎病的诊断与防治. 杨秀荣,刘水芳,孙淑琴. 2010

[17]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 顾美英,徐万里,茆军,梁智,宋素琴,霍向东. 2009

[18]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及抗病相关的分子标记检测. 马前程,王丽丽,张海萍,郭文超,曲延英,顾爱星. 2016

[19]山西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研究. 吉贞芳,许爱玲,刘惠民,竹长青,宋昱,孙旭霞,张林水,杨六六. 2004

[20]棉花单叶黄萎病病情严重度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 竞霞,黄文江,王纪华,王锦地,王克如.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