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自然萎凋过程中风味形成的动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应根
作者: 张应根;陈林;陈泉宾;王秀萍;王振康;邬龄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茶;萎凋阶段;风味形成;生化成分;花香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16 年 57 卷 02 期
页码: 80-84
摘要: 以福鼎大毫1芽2、3叶鲜叶为原料,以减重率为萎凋阶段划分依据,研究不同阶段在制品的白茶品质风味及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制品的白茶风味在萎凋减重率>20%时开始产生,40%萎凋减重之后形成较快,萎凋减重率≥60%时,香气、滋味上均表现明显的白茶风味;滋味风味的形成明显滞后于香气;萎凋过程中在制品产生了花香风味,但在70%减重率时,花香风味消失。40%萎凋减重率之后,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变化也较剧烈。因此,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有可能在保持白茶风味不减的条件下,加速萎凋减重率≤40%这一阶段的水分散失速度,调节白茶香气与滋味的形成进程,以缩短萎凋进程,并使成品白茶具有花香品质。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2023
[2]萎凋温度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9
[3]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王贵芳,陈荣冰. 2009
[4]不同光质萎凋对白牡丹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唐晓波,张成,罗凡,叶玉龙. 2021
[5]茶树新品系新选801和新选807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孔祥瑞,杨军,王让剑,郭吉春. 2013
[6]白牡丹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尧渝,刘洪云. 2011
[7]湖南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适制性分析. 黄怀生,粟本文,钟兴刚,黎娜. 2021
[8]不同光照时间萎凋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王迎春,马伟伟,刘晓,张厅,冯德建,罗凡,赵文净. 2022
[9]仁化白毛茶生化成分与成品白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乔小燕,吴华玲,韩雪文,王曦,卓敏,邵燕华,谢汉茂,陈栋. 2015
[10]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张磊,吴民亿,杨如兴. 2010
[11]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孔祥瑞,王让剑,杨军,郭吉春. 2013
[12]超微粉碎对白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黄藩,张厅,马伟伟,郭炜锋,罗凡,尧渝. 2021
[13]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 2010
[14]优510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研究. 陈常颂,游小妹,王秀萍,钟秋生,林郑和,陈志辉. 2012
[15]基于高温高湿条件下苹果加工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分析. 宋娟,康三江,张海燕,曾朝珍,袁晶,慕钰文,苟丽娜. 2024
[16]摇青花香条形红茶静置试验. 申东,何萍,彭忠,郑文佳. 2016
[17]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文心兰花香形成分析. 陈艺荃,方能炎,叶秀仙,罗远华,钟淮钦,黄敏玲,樊荣辉. 2022
[18]杂交兰花色花香生物合成途径的转录组分析. 孔兰,樊荣辉,林榕燕,叶秀仙,林兵,钟淮钦. 2021
[19]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研制. . 2019
[20]花香型红茶红螺春加工新技术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孙世利,庞式,黄国资,吴家尧.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苜蓿蓟马空间动态与作物布局关系研究
作者:朱猛蒙;孙玉荣;陈林;陈彦虎;马俊贵
关键词:景观;苜蓿蓟马;空间动态;宁夏南部山区
-
高低产蛋鸡产蛋后期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其功能分析
作者:陈林;王家乡;吴艳;皮劲松;蒲跃进
关键词:RNA-seq;高低产蛋鸡;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
膜分离对福建产不同茶类提取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林清霞;王丽丽;宋振硕;蔡淑娴;刘仲华;陈林
关键词:茶叶;水提物;膜分离;生化成分;抗氧化
-
通平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组织炎症及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
作者:王硕;徐文轩;申明宇;李超;喇孝瑾;李继安;齐亚娟;王秀萍;吴哲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通平脂肝方;TLR4;MyD88;Ikkβ;NF-κB
-
振动式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挖掘装置设计
作者:陈林;祁玉卓;高波;张亚振;张冰辉
关键词:中药材收获机;振动挖掘铲;静力学分析;运动分析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高酚酸耐盐金银花品种筛选
作者:孟然;袁立勇;冯薇;高新然;李赵嘉;吴哲;李明雪;刘露;王秀萍;鲁雪林
关键词:金银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酚酸物质
-
冠突散囊菌Ec-12上清抑制小鼠的伤寒沙门菌机制的初步分析
作者:李兆龙;孔祥瑞;林锋强;王秀萍;赵冉;彭小莉;陈常颂
关键词:冠突散囊菌;上清;鼠伤寒沙门菌;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