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群岛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及扇贝摄食选择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伦

作者: 宋伦;宋广军;吴金浩;杨国军;刘印;刘苏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真核微藻;粒级结构;环境因素;摄食选择;长山群岛海域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16 期

页码: 6838-68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长山群岛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47%)、小粒级(41%)为主,夏季以小(39%)、大粒级(38%)为主,秋季以大粒级(60%)为主,春、夏、秋季小、中、大粒级微藻比例为42∶47∶11、39∶23∶38、22∶18∶60.小粒级微藻优势种为细小微胞藻(Micromonas pusilla)、融合微胞藻(Micromoaos commoda)和金牛微球藻(Ostreococcus tauri),中粒级微藻优势种为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大粒级微藻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平野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hiranoi)、多纹膝沟藻(Gonyaulaix polygramma),综合整个真核微藻群落,春季由中粒径的剧毒卡尔藻占据优势(23.9%),夏季由大粒径的平野亚历山大藻占据优势(29.4%),秋季由大粒径的多纹膝沟藻占据优势(66.8%),有毒甲藻在该海域中占有绝对优势,贝毒累积风险较高,小粒径微藻中金牛微球藻和抑食金球藻曾在渤海引发褐潮,潜在威胁该海域贝类养殖业.虾夷扇贝对小粒级和大粒级微藻的选择性较低,对中粒级微藻的选择性较高,尤其对水体中优势种剧毒卡尔藻一直表现出主动选择.光学需氧量、无机氮、溶解氧、石油类及部分重金属Cd、As、Hg影响着整个长山群岛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时空演变.

分类号: S931.1

  • 相关文献

[1]黄海北部真核微藻粒级结构及环境关联. 宋伦,毕相东,付杰,宋广军,吴金浩,刘印,刘苏萱. 2021

[2]中华蛸对双壳类捕食行为及摄食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李雪梅,王兴强,党保成,边力,李凤辉,陈四清. 2021

[3]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徐希震,房景辉,方建光,张志新,蒋增杰,张义涛,王军威,毛玉泽. 2023

[4]真核微藻糖转运蛋白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刘亚铭,陈高,秦松,崔玉琳,崔红利. 2019

[5]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对温排水和营养盐输入的响应. 谢福武,刘华雪,黄洪辉,宋星宇. 2018

[6]2014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级结构. 张文静,孙晓霞,陈芸燕,李俊磊,杜娟. 2016

[7]冬季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色素特征的日变化研究. 陈飞羽,江涛,张玲,王小冬,马长江,王朝晖. 2016

[8]2016年春季西太平洋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代晟,孙晓霞,梁俊华,田梓杨,刘涛. 2017

[9]东洞庭湖浮游藻类粒级结构组成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李胜男,熊丽萍,彭华,余丽,纪雄辉. 2020

[10]鸭绿江口贝类养殖区供饵力水平研究. 付杰,宋伦,于旭光,宋广军,王昆,刘印,刘苏萱. 2022

[11]獐子岛海域冬季分级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巍. 2018

[12]獐子岛及邻近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巍,蔺凡. 2018

[13]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叶绿素a的变化特征及粒级结构. 孙忠,王跃斌,陆建学. 2012

[14]凡纳滨对虾大水面高盐养殖水体叶绿素a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孙怡茹,张继红,吴文广,杜彦秋,孙威,冯旭,康秦梓,孔杰. 2024

[15]近10年鹿放牧生态研究进展. 侯扶江,安玉峰. 2000

[16]有机棉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韩焕勇,刘霞,余渝,陈波涛,王方永,陈兵. 2013

[17]影响恶性杂草谷莠种子萌发特性的环境因素研究. 周汉章,薄奎勇,赵宇,侯升林,王新玉,贾海燕,李顺国,吕芃,刘恩魁,宋银芳. 2012

[18]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陈宝瑞,朱玉霞,张宏斌,周磊,辛晓平. 2008

[19]影响农业科研院所的环境因素评析及优化要点. 姜夕泉,孙苏阳. 2004

[20]宁夏水稻香味的研究进展. 黄婷,惠建,吴瑞,刘俭.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