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对玉蕊幼苗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檀小辉

作者: 檀小辉;梁芳;刘冰;邓旭;赵仕花;曾琪琪;屈子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蕊;盐胁迫;幼苗生长;矿质元素;转运系数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1887-18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明盐胁迫对玉蕊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从离子转运机制角度解析玉蕊的盐胁迫耐受性,为玉蕊的野生种群保护、迁地保育、推广利用及造林的立地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二年生玉蕊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动潮汐模拟全日潮装置,对玉蕊幼苗设0(CK)、15‰、20‰、25‰、30‰、35‰和40‰共7种盐度胁迫处理,对比分析玉蕊在盐胁迫下根、茎、叶对钙(Ca)、镁(Mg)、铁(Fe)、氯(Cl)、钠(Na)5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生长指标与矿质元素吸收的相关性。【结果】低盐度(015‰)胁迫下,玉蕊植株生长良好,高盐度(30‰40‰)胁迫导致玉蕊叶片急剧脱落,生物量下降,严重抑制玉蕊植株的生长发育。盐胁迫使玉蕊体内Na和Cl元素的积累量升高,玉蕊幼苗根部对Ca和Mg元素的吸收量下降,而叶片部位对Ca、Mg和Fe元素的吸收量升高,茎段部位对Ca、Mg和Fe元素的吸收量无明显差异。盐胁迫下玉蕊幼苗对Ca、Mg和Cl元素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0,对Fe元素的转运系数小于1.0,对Na元素的转运系数在盐度为35‰40‰时大于1.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蕊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各元素间均呈负相关,叶片脱落率、根冠比与地上部分各元素间均呈正相关。【结论】全日潮淹浸6 h/d的环境下,玉蕊幼苗在水体盐度为015‰范围内生长良好,在20‰25‰盐度范围内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而当水体盐度≥30‰时,玉蕊幼苗无法正常生长。其耐盐性主要是通过根系对Na元素的聚积,限制Na元素向茎叶运输,同时增强Ca、Mg、Fe和Cl元素向茎叶的转运来实现。在玉蕊迁地保育过程中,可将盐度作为立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进行半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选择高潮位、中低盐度区域种植玉蕊。

分类号: S685.99

  • 相关文献

[1]濒危半红树植物玉蕊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梁芳,黄秋伟,於艳萍,梁惠,黄秋艳,刘细妹,陈秋佑,檀小辉. 2019

[2]濒危半红树植物玉蕊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及其相关性分析. . 2019

[3]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外源物质调控效应. 王康君,王龙,顾正中,李筠,任立凯,李强,孙中伟. 2016

[4]盐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伟,于海峰,张永虎,李素萍,聂慧,侯建华. 2013

[5]盐胁迫对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洁,张亚琦. 2014

[6]水杨酸和阿斯匹林对小麦盐害的缓解作用. 张士功,高吉寅,宋景芝. 1999

[7]盐胁迫对转TaNHX2基因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小丽,赵欣梅,张欢欢,董艳辉,孙毅. 2014

[8]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及 苗期耐盐性的比较. 范燕,闵丹丹,郭正刚,冯葆昌,胡小文. 2017

[9]复盐胁迫对珍稀特有树种大果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若晨,陈东莉,王良民. 2019

[10]燕麦萌发耐盐性及指标筛选. 陶金,侯龙鱼,杨杰,宋世环,白文明,潘庆民,殷淑艳,郝建玺,张文浩. 2018

[11]盐胁迫对苏丹草幼苗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谭皓,雷菲. 2019

[12]盐碱胁迫对4种杜鹃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刘攀,耿兴敏,宦智群,李畅,苏家乐. 2021

[13]盐胁迫对不同藜麦品种幼苗生长及CqNHX1基因表达的影响. 时丕彪,王军,费月跃,洪立洲,王伟义,吕远大,顾闽峰. 2020

[14]盐胁迫下高梁幼苗生长及其对耐盐性评价的影响. 王海莲,刘宾,张华文,陈桂玲,秦岭,杨延兵,陈二影,管延安. 2013

[15]盐胁迫对杂交稻隆两优华占及其亲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汪雪峰,盛夏冰,谭炎宁,孙志忠,余东,袁定阳,段美娟. 2021

[16]盐胁迫下根际促生菌对醉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巨亚雯,陈亚丽,徐蓬,付佑胜,牛邦彦,张兴旭. 2023

[17]盐胁迫对2种基因型波斯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杜艳,裴蕾,高志英,邹大方. 2018

[18]盐胁迫对海岛棉幼苗生长的影响. 阿曼古丽·买买提阿力,王立红,郑慧,张巨松,田立文. 2017

[19]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转基因饲用甜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淑芬,王文成,杜卫军,贾永国. 2007

[20]盐胁迫下高粱幼苗生长及其对耐盐性评价的影响. 王海莲,刘宾,张华文,陈桂玲,秦岭,杨延兵,陈二影,管延安.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