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黄桃果肉褐变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龚意辉

作者: 龚意辉;李丽梅;黄华;李论;田宗琼;张娟;曾永贤;陈致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桃;褐变;包装;非靶向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265-27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黄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其贮藏期间不同褐变程度果肉中的代谢物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褐变程度果肉中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PE包装明显降低了黄桃果肉褐变指数,以无褐变的果肉为对照,共检出991种代谢物。在CK 12 d vs CK 0 d样本中,共检出206种显著上调代谢物和26种显著下调代谢物,而在PE 12 d vs CK 0 d样本中,共检出145种显著上调代谢物和58种显著下调代谢物。经HMDB通路分析,代谢物主要富集在13条通路中,其中,富集排名前6的通路分别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酯类、有机氧化合物。KEGG通路分析表明,代谢物主要富集在10条通路中,其中,富集排名前4的通路为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通路,其它氨基酸代谢等通路。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揭示了黄桃果肉褐变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为提高黄桃果实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分类号: TS255.3

  • 相关文献

[1]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药膳鱼汤代谢产物差异分析. 王益娟,周芳,焦文娟,赵甜甜,林以琳,张业辉,南海军,黄文. 2024

[2]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柑橘果皮褐斑病发生过程中代谢差异分析. 龚意辉,周桂花,彭淑君,吴志蒙,刘洁,黄华,陈致印. 2022

[3]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长孢假单隔孢侵染对羊肚菌代谢的影响. 苏文英,纪伟,刘晓梅,秦裕营,任立凯. 2023

[4]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天麻块茎抽薹前后的差异代谢产物. 王大昌,刘剑东,唐林霜,杨渊,黄宁,黄明进,覃玉强. 2024

[5]联合代谢产物和重要农艺性状鉴定不同雪茄烟品系. 李雪山,黄德文,吕芳,周会娜,李洋洋,任云见,豆长辉,晏剑,宁扬,戴培刚,张兴伟. 2023

[6]不同发育时期柞蚕蛹代谢组学分析. 马淑慧,都兴范,李学军,修妤,李树英,李亚洁. 2022

[7]茶枝柑与不同品种温州蜜柑果皮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比较与分析. 王雪,潘兆平,陈嘉序,郝丹丹,苏志鹏,马双双,肖佳豪,付复华. 2024

[8]花生应答黄曲霉菌侵染的代谢组学分析. 王允,刘冬梅,尹海燕,王红旗,辛玉杰,赵光华,曹颖妮,曹成,郑嘉,刘继红. 2024

[9]鳜鱼宰后冷藏24 h内肌肉代谢物及相关风味的变化. 周蓓蓓,吴明林,蒋阳阳,孙永旭,李海洋,崔凯. 2024

[10]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假单胞菌P1解磷作用. 孙海,张淋淋,金桥,李乐,左湘煕,吕林,张亚玉. 2019

[11]食用木薯块根冻结特性及代谢产物分析. 林立铭,王琴飞,余厚美,徐缓,张振文. 2022

[12]气调贮藏对黄桃风味和软化及褐变相关酶的影响. 李高阳,蒋成,韩晓磊. 2019

[13]薄膜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黑宝石李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及华,关军锋,冯云霄,李丽梅,孙玉龙. 2010

[14]桃果实采后不同包装处理的贮藏效果及其生化机制. 关军锋,窦世娟. 2003

[15]1-MCP、薄膜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安哥诺’李长期冷藏期间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及华,刘媛,关军锋,冯云霄,孙玉龙. 2012

[16]采后赞皇大枣不同包装处理的生理生化性状差异. 及华,关军锋,窦世娟,孙玉龙,冯云霄,安永芳. 2004

[17]基于通路分析剖析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 向丽媛,徐凯,苏静,吴超,袁雄,郑兴飞,刁英,胡中立,李兰芝. 2019

[18]家畜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赵德胜,张崇志. 2018

[19]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黑木耳菌丝代谢组分析. 庞杰,于传宗,宋晓青,李亚娇,王海燕,孙国琴. 2023

[20]基于高温高湿条件下苹果加工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分析. 宋娟,康三江,张海燕,曾朝珍,袁晶,慕钰文,苟丽娜.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