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DH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祁志云

作者: 祁志云;杨华;邱正高;张亚琴;表亮;蔡治荣;王楠;金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DH系;配合力;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1 年 24 卷 05 期

页码: 1642-16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利用西南核心材料及其以它们组建基础材料诱导选育出的DH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玉米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参数和GCA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6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小;单株产量GCA与行粒数、穗长、结实长和穗粗4个性状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行数相关不显著,本试验材料中DH系09Y1035、10Y1026、09Y1027、10Y1028和10Y1031、09Y1032、09Y1016、09Y1019、09Y1029、09Y1018共10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通径分析表明:行粒数、穗长、穗粗GCA对单株产量GCA有较大的直接作用,是影响单株产量GCA的重要因素。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61份玉米DH系的SSR标记分析及性状遗传研究. 张坤明,逯晓萍,薛春雷,董婧,李俊伟,韩平安,张瑞霞,李美娜. 2018

[2]玉米百粒重与主要籽粒性状的相关分析. 王国宏,董润楠,孙成韬,李中强,周存立. 2015

[3]玉米DH系规模化筛选、评价技术流程初探. 岳尧海,路明,张建新,马英杰,张志军. 2016

[4]基于自然加倍为主体的DH双轮回选择玉米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思. 才卓,徐国良,郭琦,刘小丹,任军,代玉仙,李淑华,于明彦. 2018

[5]玉米新品种辽单5303的选育. 孙成韬,王延波,马骏,刘晓丽,刘欣芳,齐欣,于佳霖,姜敏,贾钰莹,孟庆国,王和君. 2021

[6]玉米不同回交世代DH系遗传分析研究. 齐欣,刘欣芳,马骏,贾钰莹,刘晓丽,孟庆国,姜敏,李思南. 2020

[7]单倍体技术育成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辽单535选育报告. 李中强,王金君,刘晓丽,王延波,孙成韬. 2021

[8]玉米DH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相关分析. 王金艳,李刚,马骏,刘欣芳,王贺,姜敏. 2012

[9]玉米单倍体诱导DH系的分子鉴定研究. 王凤格,许理文,赵久然,段民孝,邢锦丰,李瑞媛,张华生. 2011

[10]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DH系的类群划分. 刘保林,许理文,王凤格,赵久然,宋伟,田红丽. 2012

[11]同一来源玉米DH系的性状分离分析. 邢锦丰,张如养,赵久然,段民孝,刘新香,王元东,王文广. 2012

[12]玉米DH系产量及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刘欣芳,马骏,王延波,刘继国,孟庆国,李明,王金艳,李泉木,姜敏. 2012

[13]重庆玉米DH工程化育种的进展分析. 邱正高,汤玲,袁亮,祁志云,张亚勤,周汝平,杨华. 2018

[14]春小麦产量及穗部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相吉山,许永财,马晓岗. 2007

[15]辣椒净光合速率配合力分析. 马艳青,刘荣云,张竹青,陈文超,戴雄泽,李雪峰,周群初. 2006

[16]优质蛋白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齐建双,铁双贵,孙建军,朱卫红,卢彩霞,孙若楠,杜永娜. 2009

[17]优质蛋白玉米产量与和品质性状间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齐建双,铁双贵,孙建军,朱卫红,卢彩霞,孙若楠,杜永娜. 2009

[18]5份糯玉米改良系呈味氨基酸的配合力分析. 周秋琴,董亚琳,周小辉,代秀云,路运才,王薪淇. 2023

[19]高粱籽粒淀粉含量配合力分析. 张海燕,史红梅,杨彬,穆婷婷,张桂香. 2014

[20]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