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磊

作者: 王磊;李尚中;赵刚;党翼;张建军;唐小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干旱地区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10 年 38 卷 08 期

页码: 45-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干旱地区7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判断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干旱地区玉米选育目标及制定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表现为:株高0.595 93、穗位高0.571 86、穗长0.809 2、穗粗0.623 93、秃顶长0.667 3、穗行数0.661 57、行粒数0.796 67、千粒重0.615 08,关联序为穗长>行粒数>秃顶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优质旱地小麦品种“云麦42”的高产稳产性. 刘丽,于亚雄,杨延华,陈坤玲,杨金华. 2000

[2]不同盐分逆境下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表现. 崔士友,张蛟蛟,冒宇翔. 2016

[3]玉米杂交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王永行,王瑞莲,韩凤英,康洪彪,杨毅成,许有刚,张娟. 2015

[4]不同类型保水剂对玉米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何雪丹,秦忠明. 2012

[5]两种抗旱叶面剂对玉米抗倒伏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淑萍,岳海旺,彭海成,卜俊周,宋聪敏,郭安强,王雪征,张洪彬. 2014

[6]施肥对不同生态区域玉米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马晶,刘海天,刘武仁. 2016

[7]玉米产量性状QTL定位分析. 贾波,管飞翔,谢庆春,张玲,邓德祥,钱东海. 2013

[8]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王永行,白立华,杜瑞霞,郭宏强,杨钦方. 2016

[9]栽培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齐华,梁熠,赵明,王敬亚,吴亚男,刘明. 2010

[10]25份引进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利用潜力分析. 魏建伟,岳海旺,陈淑萍,谢俊良,彭海成,卜俊周. 2021

[11]呼和浩特地区玉米品种适应性分析. 刘先芬,刘小月,王殿清,张继,高日平,韩云飞,任永峰,赵沛义. 2020

[12]玉米植株形态性状和产量的遗传性研究. 苏义臣,苏桂华,柳迎春,金明华,王秀芬,于维. 2010

[13]多年冬绿肥翻压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代雪宾,田秀平,赵秋. 2022

[14]我国玉米自交系性状的改进. 王建革. 1997

[15]国内部分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张丽颖,刘祥久,张喜华. 2005

[16]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段震宇,王友德,陈树宾,王婷,郭斌,桑志勤,李玉梅. 2010

[17]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苏义臣,苏桂华,柳迎春,金明华,万力波,王秀芬. 2011

[18]玉米F_(2:3)群体淀粉含量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魏良明,王延召,宋迎辉,周波. 2016

[19]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孙轩,吉玉龙,张如养,王继东,宋伟,赵久然. 2019

[20]混合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 刘志鹏,雍洪军,李新,张德贵,李明顺,张世煌,王振华,李新海.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