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发芽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琪

作者: 张琪;贾俊婷;张爱霞;刘文华;陈兵先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穗发芽;休眠;QTL;基因;种质资源;穗萌抑制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2 年 49 卷 011 期

页码: 128-1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作物收获前的穗发芽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农业生产问题.经过漫长的驯化过程,栽培作物的休眠水平普遍低于野生祖先.尽管休眠期的缩短可能提高作物的繁殖代数和农业产值,但过早的休眠释放使作物在成熟收获前发生穗萌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穗发芽的生理基础、穗发芽相关QTL和基因、穗发芽防控及展望等方面对水稻穗发芽现象进行梳理,认为高含水量是水稻种子萌发和穗发芽的先决条件,该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增强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为穗发芽提供能量,水稻籽粒中植物激素ABA和GA的含量及种子对二者的敏感性是决定穗发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穗发芽相关QTL及其功能基因的挖掘为阐明水稻穗萌机理以及培育穗发芽抗性品种提供重要依据.从长远来看,广泛开展水稻种质资源鉴评,尤其在野生稻、地方品种中寻找丢失的休眠基因,并通过分子育种途径聚集此类基因,培育抗穗萌品系(品种),对于解决穗发芽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184

  • 相关文献

[1]母体对小麦胚的ABA敏感性和种子休眠性的影响. 孙果忠,张秀英,肖世和. 2005

[2]影响不同种皮颜色小麦种子休眠的生理原因. 高珊,周晗,彭小爱,宋有洪,何贤芳,朱玉磊. 2023

[3]水稻种子休眠性的研究进展. 谢坤,白静,王效睦,王俊峰,马玉敏,余华,王栋,丁汉凤. 2015

[4]小麦抗穗发芽种质鉴评及其初步应用. 潘丽媛,王永军,李海军,侯富,李菁,李丽丽,孙苏阳. 2024

[5]水稻根系遗传研究进展. 丁仕林,刘朝雷,钱前. 2019

[6]大豆耐盐碱研究进展. 朱治佳,袁明,韩冬伟,张笛,王振,孙浩月,王淑荣,王连霞. 2023

[7]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何茂盛,王康君,郭明明,张广旭,谭一罗,李晓峰,师毅君,樊继伟. 2024

[8]大豆全基因组分枝相关基因发掘及与QTL共定位. 谭冰,郭勇,邱丽娟. 2013

[9]甘蔗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刘新龙,蔡青,马丽,应雄美,毛钧. 2006

[10]大豆抗咀嚼式害虫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张倩倩,陈李淼,曹东,杨红丽,董雪,陈井生,郭葳,陈海峰. 2023

[11]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盐性QTL定位及耐盐种质资源筛选. 曹禹,史睿,杨廷海,王亚萍,向亚男,陈锋,张维,朱斌,张洁夫,王晓东. 2023

[12]蒙特卡洛模拟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王建成,胡晋,黄歆贤,徐盛春. 2009

[13]大豆百粒重QTL定位及多样性评价. 陈强,闫龙,冯燕,邓莹莹,侯文焕,刘青,刘兵强,杨春燕,张孟臣. 2016

[14]挖掘“绿色基因”促进第二次“绿色革命”. 许占友,张爱民. 2000

[15]保护作物多样性 发掘有用新基因-试论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当前的任务. 董玉琛. 2000

[16]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鄂志国,王磊. 2008

[17]我国杂粮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 武晶,汤沙,王红霞,常金华,刘长友,张凯旋,刘永辉,王彦楠,韩渊怀,刁现民. 2023

[18]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利用进展. 杨德卫,张海峰,余文权. 2024

[19]不同Wx蛋白缺失类型小麦穗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高德荣,郭文善,程顺和,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2006

[20]利用STS标记检测我国小麦推广品种的抗穗发芽基因型. 杨燕,王晓丽,刘世鑫,赵献林.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