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罗坑野生茶树群落红茶香气物质鉴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秋霜

作者: 王秋霜;刘淑媚;姜晓辉;方华春;操君喜;陈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红茶;杏仁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05 期

页码: 120-12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研究广东省罗坑镇野生型与栽培型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其特异性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芦溪野生红茶、花蕉岩野生红茶、上坑野生红茶、上斜野生红茶、奖公茶红茶等的红茶香气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广东罗坑红茶中共鉴定出66种香气化合物,主要种类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物质,占香气物质的70%以上。香气化合物中香叶醇、苯甲醛、β-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是4种最主要的成分,加上苯乙醛、脱氢芳樟醇及β-紫罗酮共同组成野生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其中苯甲醛是特异性香气成分,也是杏仁香气特征的重要体现。感官审评的结果与香气物质的分析结果一致。罗坑野生红茶杏仁香特征明显,带甜香。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糯米糍荔枝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陈玉旭,蔡长河,曾庆孝. 2009

[2]柠檬果皮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何朝飞,冉玥,曾林芳,张雪莲,张耀海,王成秋,焦必宁. 2013

[3]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陈林,余文权,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尤志明. 2019

[4]‘御金球’荔枝果肉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蒋侬辉,刘伟,袁沛元,邱燕萍,凡超,向旭. 2016

[5]SPME-GC/MS联用测定“红灯”樱桃酒中香气成分. 秦伟帅,姜凯凯,孙玉霞,赵新节. 2016

[6]3种不同萃取方法对黑胡椒香气物质的气质联用分析. 王珏,钟壹鸣,孙也乔,胡丽松,伍宝朵,郝朝运,范睿. 2022

[7]6个沙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李慧峰,吕德国,王海波,李林光. 2012

[8]套袋对柠檬香气成分的影响. 何朝飞,张耀海,田景华,何绍国,焦必宁. 2013

[9]斯里兰卡五大区域红茶香气物质的HS-SPME/GC-MS研究. 王秋霜,乔小燕,吴华玲,操君喜,陈栋. 2016

[10]两种杀菌方式对锦橙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沈海亮,杨雅利. 2018

[11]发酵与焙烤对可可豆香气影响的GC-MS分析. 易桥宾,谷风林,房一明,徐飞,那治国,赵友兴. 2015

[12]中华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的主要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 程果,但小琴,王卫民,文衍红,罗福广,白婵,王炬光. 2021

[13]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燕麦黄酒与藜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刘浩,刘晓杰,任贵兴. 2014

[14]陈年普洱茶特征风味成分分析. 陈梅春,陈峥,史怀,刘波,潘志针,朱育菁. 2014

[15]柑普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郑敏,黄晓兵,彭政,李积华,林丽静. 2017

[16]超声处理对柑普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郑敏,林丽静,黄晓兵,李积华,彭政. 2017

[17]于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燕麦黄酒与藜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刘浩,刘晓杰,任贵兴. 2015

[18]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燕麦黄酒与藜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刘浩,刘晓杰,任贵兴. 2015

[19]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干燥大球盖菇风味物质. 熊慧薇,李菁,李朝智,刘莹,付晓记,闵华,幸胜平. 2024

[20]半干型荔枝干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 蔡长河,陈玉旭,曾庆孝,郭际,肖维强.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