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PPO活性检测方法改良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翟胜男

作者: 翟胜男;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曹新有;程敦公;赵振东;何中虎;夏先春;刘建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面制品;褐变;酶标仪;遗传改良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0 年 40 卷 009 期

页码: 1048-10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是造成面粉及其制品酶促褐变的最主要原因.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小麦籽粒PPO活性,将酶标仪应用于PPO活性测定,对小麦籽粒PPO活性传统检测方法(AACC 22-85.01)进行了改良,并利用改良方法测定了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PPO活性.结果 表明,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所测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82.应用改良方法对144份小麦品种PPO活性进行重复测定,三次重复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3~0.994.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PPO活性变异范围为1.12 U· g-1·min-1~10.95 U· g-1·min-1,筛选到34份PPO活性较低的品种,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低籽粒PPO活性小麦品种选育.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方法大大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检测时间,效率提高约12~15倍.因此,本研究中改良的AACC 22-85.01法是一个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稳定高效的小麦籽粒PPO活性检测方法,可代替传统AACC 22-85.01法用于PPO活性大规模测定,为面制品色泽性状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12.1%S330

  • 相关文献

[1]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良与应用. 翟胜男,刘爱峰,李法计,刘成,郭军,韩冉,訾妍,汪晓璐,吕莹莹,刘建军. 2021

[2]甘蔗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杨丽涛,杨柳,廖芬,李杨瑞. 2015

[3]加工过程对小麦及其制品中细交链孢菌酮酸含量的影响. 贺烨宇,吉小凤,肖英平,汪雯,吕文涛,杨华,党亚丽. 2024

[4]小麦抗叶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金夏红,冯国华,刘东涛,马红勃,张会云. 2017

[5]中国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抗性遗传改良. 程顺和,张勇,别同德,高德荣,张伯桥. 2012

[6]小麦-长穗偃麦草渗入系HMW-GS组成及等位变异分析. 王凌云,武宗信,贾举庆,张晓军,李欣,任文斌. 2018

[7]小偃麦衍生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 张晓军,肖进,王海燕,乔麟轶,李欣,郭慧娟,常利芳,张树伟,阎晓涛,畅志坚,武宗信. 2020

[8]偃麦草属植物对小麦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罗小军,李欣,乔麟轶,郭慧娟,贾举庆,张树伟,梅超,畅志坚,张晓军. 2019

[9]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状况分析. 黄承彦,迟斌,曲辉英,吕建华,管延安,楚秀生,隋新霞,李根英. 2004

[10]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何中虎,庄巧生,程顺和,于振文,赵振东,刘旭. 2018

[11]小麦面条加工品质研究进展. 刘建军,何中虎,赵振东,宋建民,刘爱峰. 2001

[12]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特性的演变. 彭芹,郭骞欢,张西斌,程敦公,戴双,李豪圣,赵世杰,宋健民. 2012

[13]河南省60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常萍,张煜,张建周,胡琳. 2016

[14]小麦品质及其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 刘新月. 1995

[15]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许为钢,胡琳,吴兆苏,盖钧镒. 2000

[16]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 贾子苗,邱玉亮,林志珊,王轲,叶兴国. 2021

[17]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研究. 王志伟,黄锦,杨金华,程加省,胡银星,程耿,于亚雄. 2012

[18]小麦加工品质相关贮藏蛋白、基因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陈雪燕,王灿国,程敦公,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王利彬,董爽爽,赵振东,刘建军,曹新有. 2018

[19]关中小麦品种同化物积累分配特性与源库构成遗传改良的研究. 许为钢,胡琳,吴兆苏,盖钧镒. 1999

[20]2023年小麦新基因挖掘和遗传改良新技术研究回眸. 叶兴国,林志珊,王轲,唐华丽,韩志阳.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