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模型的全球粮食安全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文斌

作者: 吴文斌;唐华俊;杨鹏;周清波;陈仲新;Ryosuke SHIBASAKI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粮食安全;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GDP;模型;评价

期刊名称: 地理学报

ISSN: 0375-5444

年卷期: 2010 年 08 期

页码: 13-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子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基础上,选择了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空间显性评价全球粮食安全状况。为此,本研究构建了3个模型,即空间EPIC模型、作物选择模型和IFPSIM模型,分别模拟作物单产、作物播种面积和作物价格。利用构建的评价框架和模型,以网格大小为6分弧度的地理单元为评价对象,选择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等4类全球主要作物类型,以2000年为初始年份,对未来2020年的全球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到2020年,多数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由于其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值都显著降低,粮食供应不足和贫困一起将可能导致该区域存在粮食危机和饥饿风险。对于其他区域,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可以通过本区域的粮食生产自给予以满足,或通过外部购买或粮食进口得到满足,总体上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为保障未来粮食安全,一方面要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防止土壤退化、增加资本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加大农业补贴,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增强农业购买力。同时,大力改善粮食流通和农产品贸易体制,通过外部市场来调节粮食供给;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

分类号: F316.11

  •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模型的全球粮食安全评价研究. 吴文斌,杨鹏,唐华俊,周清波,柴崎亮介. 2009

[2]一种新的粮食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吴文斌,杨鹏,唐华俊,周清波,陈仲新,柴崎亮介. 2010

[3]加强粮食产能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王东阳. 2015

[4]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生产能力优化布局研究. 陶永红,沈鸿,田聪华,戴健. 2010

[5]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 张小允,鲍洁,许世卫. 2023

[6]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概述. 吴建寨,王盛威,徐克,刘佳佳,张建华. 2015

[7]粮食安全的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及对策研究. 谭强林. 2008

[8]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李超,李文峰,李林润. 2014

[9]肉鸡氨基酸需要动态预测模型的评价. 田亚东,蔡辉益,康相涛. 2011

[10]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南极磷虾粉品质评价体系. 陆冰怡,刘宝林,刘志东,张忭忭,林娜. 2020

[11]棉花成纱品质质量模型的评价. 张丽娟,陈兵林,薛晓萍,熊宗伟,周治国. 2005

[12]猪场废水处理技术评价模型(I)——模型建立与描述. 赵立欣,豆小敏,董红敏,黄宏坤. 2005

[13]猪场废水处理技术评价模型(Ⅰ)-模型建立与描述. 赵立欣,豆小敏,董红敏,黄宏坤. 2005

[14]城市郊区耕地入选基本菜田的综合质量评价(英文). 刘玉,潘瑜春,任艳敏,胡月明. 2017

[15]我国“增长性贫困”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 林艳. 2016

[16]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动态关系研究. 岳冬冬,李利冬,于航盛. 2017

[17]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唐秀美,郜允兵,刘玉,孙超. 2017

[18]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研究——基于1998-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 刘玉,王国刚,高秉博,周艳兵. 2012

[19]20世纪中国食物安全与农业经济的变迁. 曹甲伟,黄旭锋. 2002

[20]环渤海地区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格局演化. 刘玉,刘彦随,郭丽英.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