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MYT新引进合成小麦株高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红杰

作者: 张红杰;邓中印;陶姝;孙国梁;贾美玲;王振玉;廖如意;郑兴卫;李爱丽;毛龙;郑军;耿帅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合成小麦;株高;55K SNP芯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1054-10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株高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新引进的152份合成小麦在3个环境下的株高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并利用55 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以挖掘与株高相关的新的遗传位点。结果表明:合成小麦株高呈正态分布,变异丰富。不同环境下的平均株高为97.9 cm,显著高于栽培小麦(70.5 cm),但低于黄淮麦区农家小麦(114.8 cm)。方差分析显示3个环境下,株高在基因型之间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3个环境下联合方差分析发现株高表型在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方面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对获得的55K SNP标记经最大杂合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及最大等位基因频率过滤,在合成小麦群体中发现37916个有效SNP,其中A、B和D 3个亚基因组上各有14404个、14566个和8946个。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52份合成小麦可分为3个类群。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LM,mixed liner model)对不同环境下平均株高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进行GWAS分析,筛选到24个显著标记(P≤0.0001),分别位于1A、3B、4A、4B、4D、5A、5B、6A、6D和7B染色体上,单个标记可解释12.33%~20.10%的表型变异。BLUP值分析共获得10个显著标记,对标记物理位置3 Mb左右距离内的669个基因进行转录组数据筛查,得到131个在茎或叶中高表达(TPM≥5)。通过与水稻同源基因的比较,明确其中5个基因可能与小麦株高发育有关。鉴于这些位点与以往已定位的株高数量性状位点并不重叠,本研究的工作可为小麦株高改良提供新的种质和分子标记。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谷子株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贾小平,张博,全建章,李剑峰,王永芳,袁玺垒. 2019

[2]甘蓝型油菜RIL群体株高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黄静,程明星,唐敏强,张凤启,张园园,童超波,刘越英,程晓晖,董彩华. 2016

[3]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钱甫,张占琴,陈树宾,桑志勤,李卫华. 2024

[4]温热带玉米株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郭子锋,徐孝洁,刘小刚,王山荭. 2020

[5]甘蓝型油菜株高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唐敏强,程晓晖,童超波,刘越英,赵传纪,董彩华,于景印,马小艮,黄军艳,刘胜毅. 2015

[6]小麦贵协3号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定位. 高旭,程斌,高煜,葛昌斌,丁延庆,曹宁,辛智海,张立异. 2022

[7]基于55K SNP芯片揭示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多样性. 卢茂昂,彭小爱,张玲,汪建来,何贤芳,朱玉磊. 2023

[8]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单宝雪,刘秀坤,肖延军,展晓孟,黄金鑫,刘百川,张玉梅,李豪圣,刘建军,高欣,曹新有,赵振东. 2024

[9]人工合成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 张宁,陆鸣,宋凤景,赵紫慧,黄江,吴龙飞,王晓鸣,李洪杰. 2013

[10]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CI108抗条锈病新基因的鉴定、基因推导与分子标记定位. 王丽敏,张增艳,徐世昌,王丽丽,辛志勇. 2007

[11]人工合成小麦CI184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 张增艳,蒲宗君,叶兴国,郑建敏,徐世昌,冯晶,魏学宁,马翎健. 2014

[12]人工合成小麦CI191抗条锈病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 刘慧娟,陈洋,徐世昌,何名召,辛志勇,张增艳. 2010

[13]周岁细毛羊羊毛长度、产毛量与体质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狄江,刘剑锋,徐新明,王琼,拉扎特·艾尼瓦尔,于丽娟. 2016

[14]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羊毛弯曲频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狄江,刘剑锋,徐新明,拉扎特·艾尼瓦尔,于丽娟. 2015

[15]滩羊毛色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王晓薇,马青. 2020

[16]陆地棉自然群体纤维强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贾冰,贾冰,马建江,宋吉坤,裴文锋,吴嫚,臧新山,张金发,陈全家,于霁雯. 2021

[17]海南短日照条件下谷子穗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贾小平,张博,董志平,全建章,王永芳,张小梅,袁玺垒,李剑峰,戴凌峰. 2018

[18]缺铁胁迫对小麦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SPAD值的GWAS分析. 樊庆琦,黄承彦,解树斌,隋新霞,崔德周,李永波,楚秀生. 2018

[19]小麦根部耐盐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时晓磊,严勇亮,石书兵,王继庆,谢磊,张金波,耿洪伟. 2021

[20]西南地区小麦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高煜,程斌,丁延庆,曹宁,高旭,张立异.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