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照条件下大刍草与温带玉米自交系远缘杂交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贾春林

作者: 贾春林;张勇;王国良;杨秋玲;吴波;盛亦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大刍草;长日照环境;远缘杂交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0 年 18 卷 03 期

页码: 53-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保护地和大田种植两种栽培模式,以大刍草新种质鲁牧2号为父本、11个温带玉米自交系为母本,对其在长日照条件下(山东地区)的远缘杂交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大刍草新种质鲁牧2号作父本,通过错期管理,在山东地区保护地栽培和大田栽培均可实现其与普通玉米自交系的远缘杂交,获得杂交种。两种栽培模式比较,大田栽培条件下玉米杂交种产量显著高于保护地栽培,且操作简便,节省投入,有效降低了制种成本。

分类号: S513.03

  • 相关文献

[1]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相关研究进展. 赵琳,骆乐谈,詹生华,葛忠德,石江. 2018

[2]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周洪生,邓迎海,李竞雄. 1997

[3]大刍草血缘普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张华,何丹,何国权,沈昌埕,蒋晓芳,税红霞,卢庭启. 2013

[4]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周洪生,邓迎海,李竞雄. 1997

[5]玉米(Zea maysL.)*大刍草(Zeadiloper-ennisL.)远缘杂选育玉米自…. 周洪生,邓迎海. 1997

[6]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创新玉米新种质. 曹利萍,张效梅,任元,张丛卓. 2012

[7]九个温带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生物性状及饲用品质分析. 杨秋玲,贾春林,吴波,王国良,盛亦兵. 2011

[8]玉米-大刍草杂种F_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陈菁. 2017

[9]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 赵树仁,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张志军. 2008

[10]基于大刍草渗入系的玉米抗旱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刘爽,李珅,王东梅,沙小茜,何冠华,张登峰,李永祥,刘旭洋,王天宇,黎裕,李春辉. 2024

[11]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的研究与利用. 陈洪梅,汪燕芬,徐春霞,段智利,番兴明. 2007

[12]玉米野生近缘种属研究利用进展. 李影正,严旭,李晓锋,程榆林,李万松,徐璐璐,何建美,荣廷昭,唐祈林. 2022

[13]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蔡华,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陆维忠. 2006

[14]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蔡华,马传喜,周淼平,马鸿翔,陆维忠. 2004

[15]水稻与玉米远缘杂交改良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之SSR分析. 刘传光,江奕君,毛兴学,高云,刘军,林青山,李晓芳. 2006

[16]利用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改良籼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研究. 刘传光,江奕君,林青山,高云,刘军. 2003

[17]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 顾坚,刘琨,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单芹丽,杨木军. 2006

[18]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蛋白质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刘辉,陈纯贤,孙敬三,王子宁,郭北海,方仁,王景林. 1996

[19]新型饲草玉淇淋58的性状、遗传及饲草潜力. 程明军,苏月贵,李志龙,蒋维明,张红芬,郑名敏,荣廷昭,周树峰,吴元奇,曹墨菊,唐祈林. 2015

[20]不同小麦组合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的差异. 陈新民,赖桂贤,陈孝,周俊芳,刘俊秀,孙芳华.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