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红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怀文
作者: 杨怀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红绒茧蜂;菜白蝶;滞育;生物学
期刊名称: 生物防治通报
ISSN: 1005-9261
年卷期: 1985 年 1 卷 02 期
页码: 6-10
摘要: 微红绒茧蜂为我国北部地区菜白蝶幼虫的主要寄生蜂,在北京寄生率可高达73.7%。该蜂于10月下旬进入滞育,以预蛹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正值田间第一代菜白蝶幼虫开始发生。在27—19.7℃下,该蜂在13.5—28.8天内完成一个世代。雌蜂主要选择1龄菜青虫寄生,平均产卵80.4粒,成茧率43.5%,雌雄性比为1.3:1。补充营养对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有很大影响。夏季微红绒茧蜂在27℃定温室中蛹期为6天,冷藏于11℃25天,羽化率仍为93.5%。初越冬茧在定温室中蛹期平均为19.5天,经在不生火屋内存放后移入27℃中的越冬茧,能较快地羽化,移入至羽化所需的时间随存放时间的增长而缩短,存放15天的需18.4天,存放170天的需7.7天。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 王鹏,于毅,张思聪,张安盛,门兴元,凌飞,许永玉,李丽莉. 2010
[2]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 王鹏,于毅,张思聪,张安盛,门兴元,凌飞,许永玉,李丽莉. 2009
[3]冷藏对不同季节采集的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羽化的影响. 白义川,谷希树,陈学新,徐维红,刘佰明,胡学雄. 2009
[4]广州地区亚洲玉米螟的滞育与抗寒力的季节动态. 何康来,王振营,张宝鑫,黄少华. 2007
[5]条螟生活史初步研究. 田际榕,徐志德,肖宝刚. 2000
[6]豆天蛾连云港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樊继伟,孙中伟,李强,王康君,张广旭,赵雪君,陈凤,郭明明. 2019
[7]鼹属跗线螨(TarsonemustalpaeSchaarschmidt)的形态和生物学研究. 冯明光,李隆术,胡国文. 1985
[8]亚洲玉米螟化性遗传规律研究. 黄艳玲,袁海滨,李启云,高月波,张正坤,王振营. 2015
[9]柞蚕蛹解除滞育过程中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变化. 黄伶,孙良振,王勇,汝玉涛,Muhammad IRFAN. 2016
[10]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生物学及其滞育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高飞,李玉艳,王曼姿,张礼生,艾洪木. 2020
[11]烟蚜茧蜂滞育关联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 安涛,张洪志,韩艳华,陈红印,张礼生. 2017
[12]丽草蛉滞育预蛹的重要生化物质变化分析. 王曼姿,李玉艳,高飞,刘梦姚,张洪志,徐珵,臧连生,张礼生. 2020
[13]豫中地区烟蚜茧蜂田间越冬及滞育调查分析. 李成军,李小杰,薛东东,盖倩倩,徐敏,李建华,宋信昌,陈玉国,白静科,邱睿,宋瑞芳,李中义,李淑君. 2020
[14]外源哌啶酸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生长发育及耐寒性的影响. 高飞,李玉艳,王曼姿,于梦芹,谢应强,刘梦姚,张洪志,张礼生,艾洪木. 2020
[15]稻螟赤眼蜂诱导滞育条件的优化. 时亚东,田俊策,王国荣,鲁艳辉,郑许松,吕仲贤. 2020
[16]草蛉滞育的研究进展. 王曼姿,李玉艳,高飞,张礼生. 2019
[17]草地螟的滞育及在其种群动态中的作用. 罗礼智. 2011
[18]草地螟滞育和非滞育幼虫抗寒能力的研究. 罗礼智,潘贤丽. 2006
[19]茶足柄瘤蚜茧蜂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滞育关联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刘敏,刘爱萍,韩海斌,甘霖,陈国泽,黄海广. 2021
[20]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的影响. 徐子英,路子云,杨小凡,冉红凡,李建成,李文香.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有机肥控制小麦全蚀病及作用机理初探
作者:杨秀芬;郑兴耘;杨怀文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菌;和阳复合生物肥;防治效果;作用机理
-
Bti菌液对古田山多菌蚊室内毒力测试及药效研究
作者:曲绍轩;杨怀文;马林
关键词:Bti;古田山多菌蚊;茶树菇
-
回眸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首位“植物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邱式邦院士的科学工作足迹
作者:杨怀文
关键词:
-
致病杆菌和发光杆菌抗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作者:杨秀芬;杨怀文
关键词:致病杆菌;发光杆菌;抗菌代谢物;抗菌机制
-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双孢蘑菇眼蕈蚊
作者:杨怀文;师迎春;魏宝康;张金霞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双孢磨菇;眼蕈蚊;生物防治
-
格式斯氏线虫抗昆虫免疫蛋白的研究
作者:刘华;杨秀芬;袁京京;杨怀文;邱德文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侵染期;农业害虫;免疫蛋白;斯氏;大蜡螟;人工培养;电洗脱;双向电泳
-
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质粒形态的研究
作者:杨怀文;杨秀芬;刘峥;袁京京
关键词: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质粒;型态变异;抗生素抗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