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应用养分专家管理模式提高小麦玉米轮作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碳固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少辉

作者: 黄少辉;杨军芳;杨云马;姜蓉;何萍;贾良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养分专家管理;氮素利用率;有机碳;固碳效率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54-1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究养分专家(NE)管理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可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培肥增效提供理论基础。2009年开始在华北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设置不同管理模式定位试验,将NE管理与农民习惯(FP)管理进行对比,通过9 a田间试验,对不同管理模式下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有机碳含量、固碳速率及固碳效率进行测定和计算,解析长期NE管理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的优越性。结果表明:与FP管理相比,长期NE管理降低了氮肥施用量,但小麦和玉米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NE管理玉米平均氮素累积回收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分别较FP管理提高7.4百分点,39.7%,28.4%;小麦分别提高8.0百分点,28.9%,32.8%。9 a后NE管理与FP管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高,但NE管理较FP增长较快,NE处理0~5 cm, 5~10 cm, 1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长速率分别为0.28,0.27,0.34 g/(kg·a),较FP年增长速率提高7.7%,68.8%,126.7%。NE和FP处理秸秆还田年均碳投入量分别为8.5,8.7 t/(hm2·a),固碳速率分别为1.35,0.68 t/(hm2·a),固碳效率分别为18.6%,0.4%(处理间差异显著)。养分专家管理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碳固存,长期养分专家管理是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减肥增效、土壤有机碳库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保障该体系粮食高产稳产,助力其绿色发展。

分类号: S513%S512.1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肥下山东潮土固碳特征及产量效应. 薄录吉,李彦,张英鹏,仲子文,孙明,李冰,刘兆辉,孙翠平. 2022

[2]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华北潮土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变化. 黄少辉,杨军芳,杨云马,邢素丽,韩宝文,刘孟朝,何萍,贾良良. 2019

[3]碳氮水添加对华北小麦-玉米双季轮作系统碳平衡的影响. 夏旭,李银坤,陈敏鹏,雷强. 2020

[4]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对小麦玉米轮作潮土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灵菲,马垒,李玉东,郑福丽,魏建林,谭德水,崔秀敏,李燕. 2023

[5]免耕对土壤剖面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毛永萍,何方,张洁梅,高翠民,潘晓莹,王越. 2018

[6]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 卢艳丽,白由路,王磊,王贺,杜君,王志勇. 2011

[7]聚脲甲醛缓释肥减量深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氮肥吸收率的影响. 吕金岭,尤克,何斌,寇长林,李太魁. 2024

[8]湖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调控氮磷养分流失研究. 谭德水,江丽华,谭淑樱,徐钰,郑福丽. 2015

[9]秸秆还田量对黑土区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特征和固碳效率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王立春. 2020

[10]亚热带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徐海静,柳开楼,郭长城,娄翼来,王义东. 2024

[11]长期施肥土壤不同粒径颗粒的固碳效率. 蔡岸冬,张文菊,申小冉,肖婧,韩天富,徐明岗. 2015

[12]施用有机肥煤矿复垦耕地有机碳的固持效率及组分变化. 徐明岗,李然,孙楠,安永齐,王小利,靳东升,李建华,张强,洪坚平,申华平. 2022

[13]基于长期试验土壤不同粒径颗粒的固碳效率. 蔡岸冬,张文菊,申小冉,肖婧,韩天富,徐明岗. 2015

[14]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朱艳,王绍华,曹卫星. 2009

[15]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何佳芳,肖厚军,黄宪成,周琴,胡德平. 2010

[16]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莫绍芬,蒋满英,莫云锦,陈辉云. 2007

[17]大麦氮敏感基因型苗期对氮饥饿的生理响应. 徐红卫,王亦菲,刘成洪,陈志伟,杜志钊. 2013

[18]水葫芦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青椒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罗佳,王同,刘丽珠,严少华,卢信,范如芹,张振华. 2015

[19]包膜尿素对芹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熊又升,陈明亮,何圆球,熊桂云,喻永熹. 2005

[20]施氮量对北方梯田旱地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王平生,马忠民,韩宏,杨虎德,黄青岩,赵万千.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