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对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及主要抗氧化物质积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静

作者: 张静;潘红;赖呈纯;赖恭梯;黄贤贵;王琦;高慧颖;陈桂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刺葡萄;愈伤组织;抗氧化物质;花色苷;5-氨基乙酰丙酸(ALA)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2305-23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LA处理对刺葡萄愈伤组织生物量及主要抗氧化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积累量的影响,明确ALA与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合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低浓度(0.05~1.0 mg/L)ALA可促进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显著增加刺葡萄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同时,中低浓度ALA能显著增加刺葡萄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高浓度(2.0~5.0 mg/L)ALA会抑制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并最终导致褐变死亡;刺葡萄愈伤组织主要抗氧化物质积累也存在显著的培养阶段差异,在ALA最适浓度0.05mg/L时,刺葡萄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可达272.48μg/g(培养45d)、花色苷含量最高达107.24μg/g(培养35 d)、原花青素含量最高达1630.16μg/g(培养45 d)。由结果可知,ALA可以定向调控刺葡萄愈伤组织细胞中主要抗氧化物质的生物合成。

分类号: S663.1

  • 相关文献

[1]刺葡萄愈伤组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赖呈纯,赖恭梯,张静,阙秋霞,潘若,高慧颖,王琦. 2021

[2]刺葡萄与欧美杂交种葡萄"夏黑"幼叶花色苷比较分析. 陶慧慧,付鹏鸿,陈钱,王斯妤,张萌,杨思潮,胡新龙. 2023

[3]桑叶葡萄和刺葡萄果皮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分析. 张明霞,刘崇怀,张静,樊秀彩. 2011

[4]不同颜色刺葡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牛生洋,郝峰鸽,扈惠灵,姜建福,刘崇怀,王华. 2019

[5]不同北高丛蓝莓品种的抗氧化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姜爱丽,孟宪军,胡文忠,谢虹,田密霞. 2011

[6]刺葡萄愈伤组织UFGT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赖呈纯,潘红,黄贤贵,范丽华,赖钟雄,段长青,刘文慧. 2019

[7]刺葡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其高产原花青素细胞系筛选. 赖呈纯,范丽华,黄贤贵,谢鸿根. 2014

[8]KT对刺葡萄愈伤组织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赖呈纯,黄贤贵,黄金泽,潘红,范丽华,谢鸿根,王琦. 2016

[9]刺葡萄愈伤组织褪黑素生物合成基因SNAT2、COMT3的克隆及其对光质的响应. 贺丽媛,赖恭梯,李思雨,许恒,林俊璇,郭奥琳,赖钟雄,赖呈纯. 2024

[10]刺葡萄MYB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不同光质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阙秋霞,赖恭梯,潘若,张静,贺丽媛,赖谱富,王琦,高慧颖,陈桂信,赖呈纯. 2023

[11]不同处理对刺葡萄愈伤组织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潘红,赖呈纯,黄贤贵,范丽华,段长青,李绍振,赖钟雄. 2018

[12]贵州省刺葡萄资源性状测定及开发利用研究. 仲伟敏,唐冬梅,李金强,赵凯,吴亚维,马玉华. 2015

[13]秋水仙素对刺葡萄植株形态的影响. 石雪晖,徐小万,杨国顺,王先荣,刘昆玉,倪建军,熊兴耀,钟晓红. 2008

[14]不同光质条件下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的RT-qPCR内参基因筛选. 潘红,赖呈纯,张静,黄贤贵,林玉玲,赖钟雄. 2019

[15]炭疽菌侵染后刺葡萄果皮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 雷龑,谢倩,陈婷,刘鑫铭,陈清西. 2020

[16]刺葡萄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陈婷,刘鑫铭,蔡盛华,雷龑. 2017

[17]中国野生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ex)及其单品种葡萄酒中花旗松素含量分析. 牛生洋,莫海珍,姜建福,李华,王华,樊秀彩,张颖,刘崇怀. 2016

[18]响应面法优化刺葡萄果实花旗松素提取工艺. 牛生洋,王凤轩,张晓利,余林玉,宋姣姣,姜建福. 2022

[19]刺葡萄DFR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赖呈纯,黄贤贵,甘煌灿,潘红,范丽华. 2016

[20]中国野生刺葡萄抗白腐病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鉴定. 张颖,李峰,刘崇怀,樊秀彩,孙海生,姜建福,张国海.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