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稻米中5种硒形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赵云

作者: 曹赵云;李洪艳;柴爽爽;许萍;陈铭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RP-HPLC-ICP MS/MS;富硒大米;硒形态;酶提法

期刊名称: 粮油食品科技

ISSN: 1007-7561

年卷期: 2023 年 31 卷 006 期

页码: 20-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富硒大米中 5 种硒形态的检测方法.采用反向 C18 色谱柱,对流动相离子对浓度、洗脱盐浓度、pH 值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流动相组成为 15 mmol/L乙酸铵溶液,pH5.5 和 0.2 m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Cys)、硒代半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四价硒Se(VI)和六价硒Se(IV)5 种硒形态获得基线分离.大米样品用酶提法提取,通过对酶的种类、酶的用量及酶解时间等对提取效率的研究,确定样品与蛋白酶(protease)XIV酶量比为 20∶1 为最佳,且最佳酶解时间为20 h.结果表明本方法分离效率高,方法线性良好,灵敏度高,回收率为 77.1%~107.3%,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Cys)、硒代半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15mg/kg和0.005 mg/kg,四价硒Se(VI)和六价硒Se(IV)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2 5 mg/kg和 0.009 mg/kg.为全面评价富硒大米质量和后续开展富硒大米膳食暴露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TS201.4%S-3

  •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大米中的5种硒形态. 王铁良,张会芳,魏亮亮,李娜,刘冰杰,司敬沛,郭洁,魏红,汪红. 2017

[2]硒肥对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变化的影响. 江川,王金英,李书柯,彭雪娟. 2008

[3]富硒大米中不同溶解性硒蛋白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 唐雅园,何雪梅,孙健,游向荣,李昌宝,刘国明,盛金凤,李丽,周葵,易萍,韦珍,零东宁,唐杰. 2021

[4]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及转运. 姜超强,沈嘉,祖朝龙. 2015

[5]广西富硒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陈博谦,郭李怡,陈伟超,潘丽萍,邢颖,陈锦平,范稚莲,刘永贤. 2022

[6]我国主要富硒地区富硒大米硒含量和品质调查分析. 昌晓宇,卢坚雯,汤小明,张祥喜,张标金. 2023

[7]富硒大米硒蛋白提取方法研究. 兰秀,刘永贤,潘丽萍,农梦玲,邢颖,廖青,鹿士杨,陈锦平. 2017

[8]我国部分市售富硒大米中硒含量与膳食暴露评估. 何巧,曹赵云,张涵彤,倪妍霞,黄思琦,许萍,朱智伟,陈铭学,牟仁祥. 2019

[9]紫云英不同还田量下土壤硒释放特征及水稻富硒规律. 唐红琴,李忠义,韦彩会,黄太庆,董文斌,何铁光,俞月凤,张琬茹,汤海玲,蒙炎成. 2020

[10]大庆龙凤湿地土壤硒的结合态与分布特征. 齐艳萍,杨焕民,武瑞,王晓龙,陈雪龙. 2012

[11]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杨忠兰,翟凡,温莉,颜蒙蒙,肖嬴,张永浩,姚锋先,曾希柏. 2024

[12]热带水果中硒形态分析的不确定度研究. 冯信平. 2010

[13]不同培养条件下杏鲍菇对硒的耐受性与硒形态分析. 杜芳,邹亚杰,张海军,胡清秀. 2020

[14]不同用量腐植酸对土壤有效硒含量和硒的形态以及大蒜硒吸收的影响. 安梦鱼,张青,章赞德,王煌平,栗方亮,罗涛. 2017

[15]南方红壤区典型母质发育土壤硒素特征及影响因素. 潘丽萍,江泽普,廖青,陈锦平,黄太庆,刘永贤,邢颖. 2024

[16]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3种硒形态. 姚晶晶,袁友明,王明锐,廖李. 2015

[17]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香菇中的硒形态. 王铁良,周晓华,刘冰杰,贺平,魏亮亮,魏红,郭洁,贾斌. 2020

[18]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富硒蔬菜中硒形态. 李倩,刘兴勇,陈兴连,罗兰,尹本林,李新宇,杜丽娟,王云美. 2024

[19]中国硒资源利用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 臧华伟,张泽洲,龙泽东,施文尧,尹雪斌,刘永贤,袁林喜. 2021

[20]云南省不同地区辣木各器官中总硒及硒形态含量的比较研究. 杜丽娟,严红梅,王丽,邹艳虹,尹本林,和丽忠,汪庆平.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