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尾水浮床处理系统水生植物根际细菌的氮循环作用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曲疆奇

作者: 曲疆奇;刘青;张清靖;杨浩辰;赵萌;朱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根际微生物;氮循环作用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2-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养殖尾水处理中浮床水生植物根际细菌对水体氮循环的影响机制,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方法,对浮床水生植物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 C.H.Wright)根际细菌、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浮床水生植物根际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Patescibacteria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主要优势门类;在属水平上,有10种关键功能菌属在氮素迁移转化关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水体相比,水生植物根际细菌多样性较高,氮代谢活动更为活跃(P<0.05),且主要参与碳代谢、转运蛋白、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和群体感应等代谢功能途径;根际细菌固氮功能基因(nifH、nifD和nifK)、硝化作用功能基因(hao)、反硝化作用功能基因(nirS、norB和nosZ)、异化/同化硝酸盐还原基因(napA、nrfA、nirB和nasA)及其6个氮循环关键酶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生态浮床水生植物根际的氮素周转能力强于周围水环境,其生物脱氮的最主要方式是反硝化和异化硝酸盐还原过程。

分类号: X714%X173

  • 相关文献

[1]应用于农村支浜原位修复的生态浮床净化效果研究. 宋雪飞,张迎颖,恽台红,宋伟,张志勇,王岩,刘海琴. 2020

[2]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刘娅琴. 2013

[3]生态浮床及辅助技术治理汇丰河黑臭水体. 刘福兴,付子轼,宋祥甫,赵培峰,邹国燕. 2009

[4]生态浮床对宁夏引黄灌区污染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 刘娅琴,付子轼,邹国燕,孔令彬. 2016

[5]铜钱草对不同污染负荷模拟污水的净化效果初探. 袁泉,吕巍巍,刘娅琴,周文宗. 2019

[6]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周文宗,吴华莉,涂尾龙,王洪洋,张莺莺,曹建国,刘娅琴,黄伟伟,谈永松. 2020

[7]不同营养状态水体中生态浮床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刘娅琴,邹国燕,宋祥甫,潘琦,付子轼,刘福兴. 2015

[8]浮床植物芦苇在长江口水域的生长特性及对氮、磷的固定能力. 姚东方,赵峰,高宇,宋超,杨刚,章龙珍. 2014

[9]不同植物组合的生态浮床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净化效果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梁翼东,匡箴,孙宁泽,顾佳林,徐东坡. 2023

[10]水生植物根系生态化学特性及其生态响应研究进展. 赵婉婉,郭丽芸,吴伟. 2017

[11]池塘养殖气提式生态浮床的研制. 田昌凤,朱林,车轩,顾兆俊,刘兴国. 2014

[12]河道水稻生态浮床对水质净化及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王金庆,吕瑞敏,曾兰芳,于海瑞,封佳丽,刘长娥,付子轼. 2022

[13]不同覆盖度生态浮床净化污染水体的效果. 刘福兴,宋祥甫,付子轼,刘长娥. 2014

[14]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海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罗梓峻,李秋芬,田文杰,左涛,陈聚法. 2024

[15]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对新型生态浮床的响应. 刘娅琴,邹国燕,宋祥甫,付子轼,刘福兴,潘琦,范洁群. 2011

[16]北方景观水体中生态浮床的植物筛选与水质净化效果. 温奋翔,王兵,肖波,王庆海,赵东阳,陈乐. 2015

[17]大水面网箱收集养殖废弃物及水处理系统研发. 江涛,许明昌,曾智,徐中伟. 2014

[18]框式复合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娅琴,邹国燕,宋祥甫,付子轼,潘琦,刘福兴,范洁群. 2010

[19]生态浮床池塘水体核心微生物种类及氮循环功能研究. 曲疆奇,张清靖,俞文钰,刘盼,杨慕,贾成霞,朱华. 2023

[20]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机理探讨. 成钰,陈永成,于鹏,张成硕,马晶晶,王凯,李红阳.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