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大豆新品系哈交5337和哈交5489再生条件的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晓飞

作者: 唐晓飞;刘丽君;张小明;薛永国;杨喆;高明杰;张雷;魏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子叶节;分化率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8 年 27 卷 02 期

页码: 203-2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拓宽大豆受体材料基因型,提高转基因大豆的应用价值,对两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系大豆哈交5337和哈交5489进行子叶节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在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IBA,采用正交法进行分析,取含6-BA(G1)萌发培养基中的大豆子叶节与不含6-BA(G2)萌发培养基中的大豆子叶节做平行对照,结果表明:哈交5337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合为G1S7(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7mg·mL-16-BA和0.1mg·mL-1IBA)和G2S4(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0mg·mL-1的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mg·mL-16-BA和0.1mg·mL-1IBA);哈交5489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合为G1S4(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mg·mL-16-BA和0.1mg·mL-1IBA)和G2S4(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0mg·mL-1的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mg·mL-16-BA和0.1mg·mL-1IBA);同时确定两个品系大豆在丛生芽分化阶段采用延迟筛选方法,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5mg·mL-1。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农杆菌子叶节转化菌株适宜生长时期及浸染浓度的研究. 武小霞,李静,刘伟婷,刘珊珊,王志坤,李文滨. 2010

[2]大豆子叶节再生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及基因型筛选. 武小霞,李静,姜成涛,刘伟婷,刘淼,李文滨. 2011

[3]转录调控基因GmLEC1转化大豆及转化方法的比较. 朱红林,沙爱华,符秀梅,陈银华,单志慧,周新安. 2010

[4]山西不同大豆品种再生体系的筛选. 李换丽,王丹,张树伟,雷佳,吴霞,王新胜,马燕斌. 2020

[5]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组合”植株的高效创建方法与利用. 何晓兰,张大勇,易金鑫,徐照龙,刘晓庆,许玲,黄益宏. 2013

[6]改良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研究. 李明春,蔡易,赵桂兰,财音青格乐,周皓,孙伟,邢来君. 2006

[7]‘黑农51’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张艳,满为群,南相日,李柱刚. 2011

[8]未成熟种子子叶节转化体系优化及转EPSPS/GAT基因大豆新材料创制. 张宪丽,郭勇,金龙国,张丽娟,邱丽娟. 2015

[9]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抗逆基因AtNHX5的转化研究. 杨权,王月月,刘炎光,蒋春志,张孟臣,张洪霞,张洁,王冬梅. 2015

[10]大豆新品系黑农56子叶节再生体系的优化. 寇坤,刘丽君,曲姗姗,唐晓飞,杨喆. 2009

[11]大豆离体培养及高频再生基因型的筛选. 张艳,南相日,满为群,李柱刚. 2010

[12]转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大豆的获得. 康小虎,欧阳青,吴存祥,张玉满,白羊年,曹孜义,蔡文启,韩天富. 2004

[13]大豆再生体系的研究. 张艳,南相日,满为群,李柱刚. 2012

[14]大豆子叶节高效再生系统的研究. 覃金花,唐兴富,孙祖东. 2012

[15]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cry1Iem基因. 钱雪艳,郭东全,姚瑶,杨向东,杨静,邢国杰,牛陆,李启云,董英山. 2016

[16]大豆子叶节组织培养再生研究. 刘莉,赵桂兰. 1999

[17]大豆子叶节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赖冰冰,韩阳,李春风,张兴政,张立军,宋书宏. 2011

[18]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 姬月梅,陈受宜,李英慧,张丽娟,宋晓华,常汝镇,邱丽娟. 2008

[19]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袁鹰,刘德璞,郑培和,徐文静,李海龙. 2001

[20]RNA干扰高油GmPEPc基因转入大豆研究. 张原宇,董英山,于盛竹,邢国杰,李桐,郑惠景,张玲.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