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氟苯尼考对罗非鱼血药浓度的影响及组织毒理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利

作者: 王伟利;罗理;姜兰;常藕琴;鞠晶;肖贺;谭爱萍;邓玉婷;赵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氟苯尼考;罗非鱼;不同剂量;组织毒理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14 年 23 卷 01 期

页码: 90-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吸收特征及组织毒理,在30℃实验条件下,分别按0、5、12、20、40、80、100 mg/kg的给药剂量,通过药饵单次饲喂实验罗非鱼氟苯尼考后,使用HPLC方法检测各剂量组的血药浓度,结果发现各剂量组10 h的血药浓度分别为0、1.49±0.46、2.66±0.62、5.08±0.75、10.60±2.34、13.74±2.87、14.42±0.49μg/mL(M±SD,n≥6,n为各浓度点数据量),表明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实验动物体内血药浓度也随之上升,但40 mg/kg剂量以上,其浓度增幅降低,提示药物利用率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按照0、12、20、40、100 mg/kg的给药剂量连续饲喂罗非鱼7 d以研究药物对罗非鱼的组织毒理特性,组织切片显示20 mg/kg以下剂量组未见明显病变,在高剂量组(40 mg/kg、100 mg/kg)则出现了剂量依赖的肝肾细胞损伤现象,并且该损伤在继续饲养7 d的情况下未见修复。建议生产上的给药剂量不高于20 mg/kg,以免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利用率降低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冯敬宾,李刘冬,贾晓平. 2006

[2]常用剂量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规律及组织学影响. 罗理,王伟利,姜兰,谭爱萍,邓玉婷,赵飞. 2013

[3]2种水温条件下罗非鱼体内氟苯尼考的药物动力学比较. 冯敬宾,贾晓平. 2008

[4]适温条件下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王伟利,罗理,姜兰,谭爱萍,邹为民,卢迈新. 2010

[5]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残留的消除规律. 崔毅,周明莹,陈碧鹃,田丽粉. 2012

[6]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与管理 规模化猪场药物保健. 郭万正,李良华,郑芹. 2007

[7]UPLC-MS/MS法测定乳制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 任佳,郑小平,黄菲菲,陈景春,马颖清,楼飞. 2011

[8]氟苯尼考在鲟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潘红艳,郭娇娇,杨虎,宫智勇,李谷. 2011

[9]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袁科平,李荣. 2007

[10]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陈钊,罗强,常志强. 2018

[11]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余波,杨莉,姜玲玲,徐景峨,周思旋,杨粤黔. 2017

[12]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及应用. 李广. 2019

[13]氟苯尼考在产蛋前期鸡蛋中的残留规律及膳食暴露评估. 陈大伟,赵敏,刘茵茵,马丽娜,陆俊贤,蒲俊华,葛庆联,唐修君,高玉时. 2020

[14]口灌氟苯尼考对中华鳖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张永刚,王政,邢丽红,李兆新,张大海,李先国,吴薇,刘莹. 2023

[15]氟苯尼考对六种海洋致病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廖昌容,徐力文,陈毕生. 2005

[16]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张静,周倩,高玉时,唐修君,陆俊贤,马丽娜,陈大伟,唐梦君. 2021

[17]水产品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 刘永涛,艾晓辉,李荣,杨红,袁科平. 2008

[18]氟苯尼考纯度标准物质定值研究及不确定度评估. 简凌波,李鹏,杨梦瑞,王敏,周剑,王彤彤,章程辉. 2020

[19]杠板归对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表达量的影响. 唐远江,张涛,周思旋,卢昱希,杨茂生,陶小艳,赵宇. 2022

[20]三种助溶剂对氟苯尼考水溶液助溶效果的比较研究. 王瑞雪,王荻,李绍戊,卢彤岩,李艳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